腾讯网 2017.12.02
中专老师自造相机 一张照片要拍半年
本期作者:大浙网 刘晓桐
衢州中专老师陈晓峰,依靠双手以及最简易的材料,造出了22台的针孔相机,追逐太阳拍摄4年。(摄影/大浙网 刘晓桐)
由于摄影器材的种类繁多、价格昂贵,网上流传着“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的流行语。然而衢州中专出现了一位老师陈晓峰,依靠双手以及最简易的材料,造出了22台的针孔相机,并使用它们来进行艺术创作。2017年11月,陈晓峰站在自己用针孔相机创作的展览作品前,此时他已经玩转自制针孔相机,追逐太阳拍摄4年了。(摄影/大浙网 刘晓桐)
2009年左右,陈晓峰在一本过往摄影杂志上看到一条短消息和一张邮票大小的插图。杂志介绍一位法国艺术家拍摄太阳的轨迹,还取了个幽默的名字“光棍”。从此陈晓峰有了拍摄太阳的念头。图为陈晓峰通过计算时间,控制减光镜拍摄成点线相连的太阳轨迹。
最初,陈晓峰想要拍摄太阳,但条件有限,后来他了解到针孔相机可以用于拍摄太阳,它是用针孔替代镜头,运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成像的。其手动控制曝光时间的特点,可以使得连续拍摄几年也不成问题。这种装置朴素而又可以长时间曝光的相机,刚好符合陈晓峰拍摄阳光的所有要求和条件。
2013年,陈晓峰利用木头、铁片、钢筋等材料,加工出了他的第一台针孔相机——“墨子号”。他将历史上在光学领域有功贡献的人物按时间顺序给自己的针孔相机命名,他后来又制作出第二台针孔相机,叫“亚里士多德”号。
陈晓峰举起一个4米长的管道,展示它的内部。他说,这个长度的管子加在针孔相机内部,相当于市场上300mm焦距的长焦镜头。
陈晓峰在学校的走廊上用针孔相机拍摄光线。2012年12月,陈晓峰用一个去掉镜头改针孔的相机,拍摄了第一张记录日轨的照片。他说:“这以后,太阳在我眼里或心理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一条大跨度的弧度。我的脑子常常出现,经过针孔汇聚的光点像激光一样缓慢而坚定的雕琢着底片的画面,心中对宇宙的探索充满渴望。”
2014年3月9日,陈晓峰和同事叶帆在云溪砖瓦厂大烟囱前安装支柱和相机。相机在此一放就是半年。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4.6.22至2014.12.20,曝光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完整地记录下2014下半年太阳运动的轨迹。在陈晓峰的大多数照片里,都会有一座竖直在地面之上,细长而高耸的烟囱,他将其视为巨大的日晷。陈晓峰把半年来的太阳轨迹编码成一道道线条,每一道线条就代表着一天。
在照相机长时间拍摄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是枯燥寂寞的,却也会有一两件趣事发生。荒野之外,总有些鸟儿停在相机上,陈晓峰害怕鸟屎将相机针孔堵住,便设计铁针作为安全防鸟装置。不料没过多久,鸟儿将青蛙戳在铁针上,以抗议铁针对它的伤害。随后,陈晓峰又将铁针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