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3|回复: 0

[人世间] 陈思呈:花木掩映的天井后面,祖母端出那个黑陶罐子 | 旧时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4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思呈:花木掩映的天井后面,祖母端出那个黑陶罐子 | 旧时光 

 2017-11-04 陈思呈 大家


1


在八十年代初,吾乡每家每户每天都有一项工作,是卖尿。


我知道处女座掩鼻而去。可是在回忆中,每天早晨,我坐在光线昏暗的客厅里吃早餐,听得巷子深处传来一声“尿……哎”,声音苍凉淡泊,带着无端的厌世和轻微的羞耻。而每一家的祖母或者婶婶,闻声便从花木掩映的天井后面款款而出,端着自家的那个黑陶罐子。这样的情景,每每想起,总觉诗意。


我甚至能听到,她们一边对那罐尿讨价还价,一边顺便交流一下各家诸事,仿佛一罐尿在那个早晨具有重要的外交意义。比如我祖母正在抱怨我吃早餐如何拖拉,一碗粥吃一小时,“你不喂她,她就像块抹布粘桌上”,堂伯母正劝她:“你给她吃点蛔虫药。”


那罐尿本身也大有文章。每天来收尿的人不少,买方和卖方都有很多选择,市场标价也不十分明晰,有时候一罐尿到底该卖三分还是两分,都要讨论很久。


有时候一罐尿到底该卖三分还是两分,都要讨论很久。林宝生绘。


陈厝内每个人买卖风格不同。


有的急躁,随随便便就把尿卖掉了,然后提着尿罐去井边,用竹蔑做的刷子哗哗冲洗,刷洗声都透着急躁。有的耐心,一罐尿讨价还价多次,端进又端出,一个大上午都在忙这件事。但并不是越耐心越好,如果待价而沽太久,尿罐已满,这时就像过了元旦的台历、接近中秋的月饼,只能便宜卖掉,越快脱手越好,不然没处小便,更浪费了。


2


有个婶婶属于特别有耐心的那种。她坚持认为她家的尿质量很高,少一分钱都不卖。事实上至今也没有研制出可以靠肉眼判断尿液质量的方法。但她说,我一不掺水,二不掺茶。


为什么说一不掺水二不掺茶呢?因为有些人会在尿罐里加些水,让它迅速变满卖掉。但加了水的尿液看起来色泽变浅。便很可疑。于是又有了一个进化版本,就是往尿液里面加茶水。都知道吾乡是著名的工夫茶之乡,每天离不开喝单枞茶,尤其是老单枞的茶水,从颜色上讲,跟尿液是肯定能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这种行为催生了一句俗语,形容一个人在尿里掺水,是很爱占小便宜的意思。同时又有另一句俗语跟此有关,形容一件东西的便宜程度,说,正如下雨天的尿。


意思是,下雨天里,即使不人为地往尿罐里加水加茶,雨水也会让露天处的尿罐迅速充满。但我常想,吾乡不应该穷到需要以雨代尿的程度,也许这句话还有另一个解释,下雨天里,天气原因往往使人们的排泄量相应增加,供大于求使货物价格变低,这个解释不知有没有科学道理,年代久远,俱不可考矣。


3


买尿的,多数是离城市不远的乡下农民(离得太远的没办法天天上城来)。


记忆中他们多数穿着穿着敞胸的军衣军裤,里面一个红背心,骑着一辆高大的“双筒”单车,单车后架一左一右绑两个大木桶,走到哪喊到哪,就是我在每个早晨听到的那声苍凉的“尿……哎。”


有时候他们腰间还绑一条格子花纹大浴巾。这种浴巾并不是洗澡专用,平时还有擦汗、遮阳、包裹物品等作用,吾乡乡下男性人手一条。这条浴巾把城里人跟乡下人区分了开来。


彼时农田没有化学肥料,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里“当家的粪”是一个统称,包括了人畜的各种排泄物,具体说来还有一些分工,比如说,鸡架粪含钾较高,猪圈粪属于磷肥,牛粪属于氮肥,至于人粪和人尿的使用,对地里庄稼来说也是各司其职,不可或缺。


农民自家全体人畜的排泄物如若不够,就要到城里收购。彼时城里的公厕,各街巷的阴沟水,事实上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肥水来源。


这些收购肥水的人被称为“倒尿的”,因为与污秽相伴而处于社会鄙视链底端,有句势利的乡谚这样说:“勿吓倒尿的。”意思是——你以为我像“倒尿的”一样没见过世面?


事实上,“倒尿的”见的世面可谓广矣。每天早晨,他们走街闯巷时所见识的,诸多买卖方个性,各大厝内的起居模式、衍生细节,想必也是一本人性标本大全。


尿桶、尿罐和尿壶。林宝生绘。


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七八十年代农民上城私人购尿之前,很长时间里城中每家屎尿由“环管所”负责收集,也包括把排泄物发放到农村去。环管所的工作人员用一辆四轮车运输屎尿,被乡民戏称为“开坦克的”。我家住的地方是小城的南端,那条街一直再往南走到尽头,就是一个屎场。


吾生也晚,那样的壮观无缘识见,想象中,其情景应该略似《西游记》第六十七回所讲的七绝山稀柿衕。用稀柿同当地李老头话说:“山径过八百里,满山尽是柿果,每年家熟烂柿子落在路上,将一条夹石胡同,尽皆填满,又被雨露雪霜,经霉过夏,作成一路污秽,这方人家,俗呼为稀屎。但刮西风,有一股秽气,就是淘东圊也不似这般恶臭。”


据说最初农民初上城收购尿时,喊的不是“尿……哎”,而是类似于英文字母“Y”的发音。关于个中原因,有说是怕环卫所没收尿桶,故用此发音掩盖私自收尿的事实。有说是发音上“Y”可以拉长音,而“尿”字则不能。众说纷耘,也许都有道理。


5


令我骄傲的是,外地友人多数没有见识买卖尿的童年记忆。听我讲述时她们无不痛心疾首,说:我们浪费了多少尿啊。


顺此话题,我们查得各种尿液功效不同。孕妇尿可以提取某种孕激素制作保胎药(例如青州市某计生战2014年的公告中呼吁,广大的孕妇们要本着“多而纯,纯而精”的标准做好攒尿工作,每月接尿26天以上,每天一盆者,则每月均奖励洗衣粉2.5袋,半盆以上奖2袋,半盆以下不奖)。


另外,童子尿在民间似可作为药引,还有治跌打伤的功效;某些中医让患者在中药里加入自己的尿液并称为“回龙汤”。如此看来,吾乡当年买卖尿的产业若要深入发展,每家还需要备用夜壶尿罐多个,以作更详细分类。


旧时公厕。林宝生绘。


有天我看到一本书叫《厕神》,里面也提到以尿为起的商机:“罗马人注重实际。多愁善感和礼仪举止并未妨碍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质。漂洗工就是这样的人……人类的尿液被证明能有效地去除油脂,也可充当一种廉价的染料。为了确保尿液的稳定供应,漂洗工们将罐子置于店铺门面,免费供给普通大众使用。罗马历史学家苏埃托尼斯曾纪录皇帝维斯帕先对全城的尿壶收税行为,鉴于人们平均每天撒尿两到三次,从尿液中得到的税款足以用来供养一支小型军队。”


但除了古罗马之外,农业大国城乡之间以尿交易的事似乎被作者忽略。据作者的描述,世界上似乎大多数的尿都浪费了,比如说,17世纪时欧洲城市的居民们还每天将夜壶直接倒往窗外,街上污秽不堪。这,真令吾乡“倒尿的”为之揪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 09:32 PM , Processed in 0.06442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