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5年的成都街街巷巷走一走
凤凰历史 2017.10.18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大古都”之一,约在公元前5世纪筑城,西汉时以“汉三京”的身份,成为中国六大都市之一,三国时期为蜀汉国都。北宋年间,因为宋廷的经济压制,成都人联合发行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官府在成都设立世界最早的管理储蓄银行交子务。
成都人的文化性格(或者叫做成都的城市精神),就其“亮点”来说,可以用四句话十六个字来概括,即:“喜为人先,乐容天下,进退自如,浮沉自安。”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事实上,作为楚汉战争时期,汉帝国起家基业的四川平原的中心城市,成都一直就是东西两汉首都长安和洛阳的备份,所以和东西二都一起合称“三京”(东汉时为五都之一)。
四川民居多为穿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常常在同一住宅中,地平有数个等高线。住宅基地的退台有横向、有纵向,造成屋顶高低的配合。加上屋檐一般不高,绿影婆娑,润泽可悦,使人感到温适而明快。图为成都锦江边,沿江而建的吊脚楼。
老成都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茶馆文化。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茶馆起源于四川。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当然,现在的老式成都茶馆更多的是受清代八旗驻军的影响,而呈现出比老北京更老北京的茶馆文化。
1935年,成都《新新新闻》报载,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万大军”,而当时全市人口还不到60万。
去掉不大可能进茶馆的妇女儿童,则茶客的比例便无疑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身处平原中心的成都人,没有穷山恶水的纷扰,也没有大江大河的冲击,富庶的生活让每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招人嫉妒的慵懒。他们不用每天爬坡上坎地求生活,也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地挣饭钱,更不用水里土里种庄稼。
成都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城市。她有自己的三观,而且不容易被外界干扰。她有很多很多闪光点,也有很多让人无语的缺点。但是放在国内的城市里比较,她一定是非常明亮的一颗星。
成都生活,拍摄于198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