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
心也净。
故宫男神
2007年,
荷兰想借故宫的一座钟表作展出。
这个钟表,
是当时瑞士名匠制作的,
送给道光皇帝的国礼,
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复杂的西洋钟表之一。
它由1000多个零件组成,
共有7套传动装置,
底盘的齿轮,
复杂得就像一座盘根错节的“迷宫”。
然而,因为年久失修,
当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
把它从仓库里拿出来的时候,
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那就是“破”。
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王津带着徒弟,
一步步拆下零件,
清洗,调试,组装······
他们每一步都做得很细致,
生怕出现一点儿错误。
前前后后忙活了一年,
这座钟终于被修好了。
2010年,
它远赴荷兰,
参展了半年,
最后回到故宫钟表馆。
王津没事的时候,
总会来钟表馆转转,
这里的多数钟表,
都是他完成修复的。
王津,
已经跟故宫相守了近40年。
40年,
对故宫历史来说很短,
对王津来说,
却是半生时光。
在这半生时间里
王津仿佛也成为了一块精密的钟表,
稳重,儒雅,淡泊,
不管外界怎样变化,
他都有着自己的节奏,
不急不躁,
不贪不抢。
以他现在的资历,
足以去大型钟表行,
领着比故宫多几倍的薪水,
可是王津不为所动,
这份工作,
就是他最喜欢的工作。
每次提到古钟表,
王津总是两眼放光,
他觉得,
能够跨越两个世纪,
与那时顶级钟表匠对话,
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1977年,王津初中毕业,
在故宫院领导的带领下,
拜了钟表修复师马玉良为师。
马玉良是故宫钟表修复的第二代传人,
一脸严肃,话也不多,
对待徒弟,
很是严格。
“我们的活儿都摆在桌上,
他从来不问你干到什么程度了,
活不干利索了,
绝对不允许你碰下一个活儿。”
说是干活儿,
其实当学徒的第一年,
是不让碰文物的,
只能练习基本功,
比如弄点铜丝,
锉个销子之类的,
还有,
就是为师父准备好洗手的水。
因为传统钟表修复,
不能用其他液体清洗零件,
只能用煤油。
王津看着师父的双手,
长年累月地浸泡在煤油里,
有时候一泡,
就是一小时。
后来,他也遵循师父的教导,
只用煤油清洗文物。
“每天下班,
全身都有煤油味,
自己的手,
同样被煤油伤得很厉害,
但宁可伤手,
绝不伤文物。”
40年来,
王津修了两三百座钟表,
具体数字已经不记得了,
但一提名字,
基本当年修了哪儿,
他都一清二楚。
这些钟表,
最早是在明末传入中国,
由于制作精美,
能体现西方民族文化和智慧,
因此,
收藏在故宫里的钟表,
多数是西国进献。
铜镀金乐箱水法双马驮钟,
就是在乾隆年间进献的国礼。
经历了200多年的风霜,
它的外表布满灰尘,
内里机械也已经脱损。
经过王津一番拆解、清洗后,
古钟表出现的问题,
就可以看清:
齿轮的细小轴尖受损,
导致机芯无法正常转动。
直接换个新的齿轮固然容易,
但文物修复的重要原则,
是对文物干预最小,
所以,
只能进行微创手术。
这些齿轮,
不仅细小,
而且极其脆弱。
肉眼看不到的地方,
还可以使用显微镜,
但力度的把握,
只能靠经验。
整个修补过程,
心,眼,手必须做到完美配合。
有些时候,
修补完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又出现,
再次拆解、检查、修补,
就成了常见的事儿。
“绝对不能糊弄验收,
要对得起前一代工匠,
也要对后一代有所交代。”
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之后,
很多年轻人,
都想要报考故宫,
最终能坚持下来的,
却还是少数。
“以前有个小孩,
面试都过了,
可后来没来,
不知为什么。”
文物修复师,
不算高薪职业,
王津说,
“如果你喜欢钱,
就别干这一行,
如果喜欢这个工作,
那挣的钱够花就行,
钱无止境,
挣多少才是够啊。”
跟钟表打了半辈子交道,
王津从没给自己置办过一个像样的表,
没搬过一次家,
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只是一辆凤凰牌自行车。
王津现在有多红?
他被称为“故宫男神”;
b站上有他出现的视频,
弹幕总是密密麻麻,
无数粉丝一看到他就嗷嗷叫;
就连出去外国旅游,
也有留学生上前要求合影;
甚至还有人打听,
“王师傅,您家缺少儿媳妇吗?”
走红的原因,
并不是个意外,
在浮躁的社会环境里,
观众都被他静水流深般的气质,
折服了。
多家综艺节目伸出橄榄枝,
想邀请王津参与录制,
都被他拒绝了。
据他统计,
故宫里大约还有300到500座钟表,
从来没有修复过,
而且都是不好啃的“硬骨头”,
需要耗上更多时间。
“再干四五年,
我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了,
如果身体允许,
我还是想继续留下来,
一心一意修文物。”
大国工匠,
正是如此。
- END -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5:13 AM , Processed in 0.0480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