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0|回复: 0

[驰骋职场] 我在芬兰当公务员的日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6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伟杰,芬兰制造/我的专栏有惊喜/宏观经济分析

很多知乎小伙伴给我发私信问到在芬兰或者北欧留学和就业的情况。恕我不才,不太可能回答出各行各业的情况,毕竟我也受到自己有限学识和经验的限制。

但这次跟大家聊的是我在芬兰当公务员的日子。对,我在芬兰的工作不是在公司里面,而是在政府部门。

在什么部门?

芬兰央行。也就是对应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说白了就是印钞票和调控利率的那个“银行”,不能给老百姓开户啥的,只能给商业或者政策银行开户。当然芬兰央行由于加入了欧洲央行体系,所以让渡出了货币主权,更像是欧洲央行在芬兰的分行。所以我当时经常能看到芬兰央行的经济学家或去欧央行做项目或者当联络官(Liaison officer)。

下图为芬兰央行主楼,图中间雕像是芬兰 19 世纪推动芬兰独立的著名政治家 Johan Vilhelm Snellman(央行纪念他是因为他倡导让芬兰从沙俄独立并制造自己货币)。雕像基座上还有战争时期的子弹孔。

怎么进去的?

自己申请的。每年夏天芬兰央行都会有 summer internship(夏季实习),这种实习方式在欧美的公司非常普遍。因为很多员工都会在 6 月到 9 月之间去休假,而且政府与公共部门假期比公司还长,所以有部分工作可以交给夏季实习生来做。有的 intern 运气够好,在完成实习之后能够全职在里面工作。说了一堆,我并没有走 summer internship 这个路线,我去的时候因为是春季,所以叫做 apprenticeship,在那之后,我在芬兰央行全职了两年。但我接着说夏季实习,因为这是最普遍的入职方法。

每年的 summer internship 一开幕,芬兰央行会收到全国各地的上千份实习申请,当然录取名额一般都给了赫尔辛基市的两所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赫大),Aalto University(阿大)。其他城市来 intern 有倒是有,确实非常少。至少根据我每次和 intern 的聚会,几乎一半以上都是本校同学。

他们要什么样的人,没有定论,关键看面试官的需求。但要申请实习,是肯定要递交本科或硕士阶段的成绩单的,以前问过我们 director 看成绩单是啥意思,他说这是一种 signal,降低他的选择成本。

面试问题那就完全看那个岗位的需求了,如果只是行政岗位,那么肯定问你怎么 time management,问你以前做的行政工作的内容。如果是研究岗位,那肯定就是问你做过什么研究,讲讲你的研究逻辑和方法。

能不能面试上,我胡乱总结的:第一靠关系,第二靠实力,第三靠运气

关系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在芬兰工作,我问过很多芬兰朋友,他们都不是投简历找到的工作,而且他们告诉我在芬兰通过投简历找到的工作一般都不好。所以几乎我的芬兰朋友都是介绍下所找到的工作,这就是拼关系的地方。

实力要是在有关系帮你的情况下才能展现出来,不然就是怀才不遇。

运气这个东西,跟所有公司面试都一样,随机的,刚好问到你擅长的,你有经验的,你就能沉着回答。

为什么在北欧这种地方关系很重要?

如果你从来没在北欧找过工作或者是工作过,当然是觉得海投简历重要。但对于才开始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毕业生似乎是唯一的方法,但这可能就是不参加社交的后果,你唯一能拼的就是成绩和学位。但你会发现跟你竞争芬兰学生成绩都比你好,学位都跟你一样,而且别人还有本地人优势。

每年通力电梯在芬兰(Kone,总部在赫尔辛基,全球闻名,在中国国内到处住宅和商用楼里都是通力电梯)都会招几十个 internship,但是由于对专业和学位不做要求,而且是用英语工作,实习申请人数年年创纪录。我记得我申请过一个 business information analyst 的岗位,可能现在这岗位没有了。当年申请了之后,一直石沉大海,三个月之后才接到一封拒信,说这个岗位申请人数众多,本岗位目前收到了将近五千多份申请。

后来机缘巧合见到了申请上这个这个职位的学生,是阿尔托大学的芬兰学生,他告诉我他认识 Kone 一个项目主管强力推荐他,他的简历才被面试官注意到。

我记得有好几个例子,都是我芬兰朋友告诉我的,他们有的去了 Nordea Bank,SEB,NIB 等等银行,但都不是投简历进去的而是被以前的学长介绍进去的

入职的过程?

我之所以能进去,我觉得很大程度是运气。因为我申请的时候,刚好有个跟中国有关的研究项目正在展开,瞌睡碰到枕头。同时,我的导师十几年来就是芬兰央行的经济学家和政策顾问,虽然我没有直接告诉导师,帮我推荐一下,但是我在申请信里面已经扯了导师的旗号了。果然在面试时候我们 director 说:你知道吗,你导师办公室就在走廊另一边,我还特地去问了你导师关于你的情况,他对你表扬了很多。听得我心花怒放。

在得到 apprenticeship offer 之后,有长达 20 天的等待期,这个时候芬兰的国家安全部门会对入职者进行背景调查。包括我的信用记录,银行账户,在学校的一切信息是否属实等,如果是外国人还有出入境信息。这个过程着实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有一次月票用完了,但我记错了月票到期日,在芬兰上地铁只要买了月票都不再打卡了,所以我直接上了车,结果碰到查票的,当场发现我月票昨天过期。没有任何理由,必须被罚款 80 欧元,同时记个信用污点。我赶紧当时下车就去补月卡,并且去交罚款。虽然这个事情过了好久了,我就怕这个事情影响入职,要知道在北欧的所有不诚信行为都会被系统记录下来,记在你的 social security number 里面,每个外国人一样。

但是在收到秘书发邮件来告知背调通过,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在央行做什么?

我所在部门是 Departmen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Research,对应人行的部门,可以被翻译做“货币政策与研究司”。从名字就能听出来是央行的研究部门,这个部门敏感信息少,所以可以用外国人,其实每年来访问的外国学者也非常多。

我作为 Research Assistant,最大的工作就是协助部门经济学家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我接到的第一个项目是跟中国有关的,要找很多国内银行报表数据,虽然 Bankscope 有,但是经常被录入错误,我的任务便是在 Bankscope 数据的基础上,增加很多他们没有收录和弄错的内容。任务虽然枯燥,但是也让我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的讨论与学习。

在第一个项目之后,后面的项目参与性越来越强,包括查论文,找数据,建模等。

每周都有很多 seminar 在研究司展开,只要是用英语的,随时都可以去听,反复听这些芬兰顶级经济学家讲话中,我逐渐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可以说以前我都是只学教材而不思考所以然的。但在这里的经济学家,他们对很多理论都质疑。经济学们对我的要求便是凡事都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而且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

不光是这里的经济学家,每年要来很多全球各地的访问学者,跟他们聊天的机会很多,每次聊天都是如醍醐灌顶一般,受益匪浅。

下图是来自经济学界业内鼎鼎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的魏尚进老师(教授),他才来的时候,我带着他在赫尔辛基到处骑车玩。

工作环境如何?

既轻松又严肃。轻松是因为每个月都有访问学者到来,他们有故事,我们有美酒与蛋糕。严肃那自然是因为学术讨论的严谨性。

经济学家们做事情效率很高,他们一旦开始工作,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的,不会中途出去喝咖啡,看报纸或者到处聊天,当然一般这都发生在上午。所以一般找他们有事情,我都是下午去聊。我第一个项目的 supervisor 是斯洛伐克人,她可能是里面最喜欢加班的人了,经常加班到 7 点钟。在芬兰央行的下班时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下午 5 点整。早上 8 点 50 打卡上班,当然是弹性时间制度,迟到了也没关系,只要后面把时间补回来就行了。

下图是我最开始的独立办公室,后来调到宏观经济研究组之后就换了办公室。

又一次因为要在彭博上面找数据,半天找不到合适的,在办公室走来走去非常恼怒,在办公室一直待到了 7 点半。结果我们 director 回来了,他在外面和别人聚餐,现在回来拿包准备回家了。他有点开玩笑地看着我说:你快点回家吧,你这样加班让我很担心你。这番话让我无比感激啊,赶紧就收拾东西回家了。

特别是在周五下午,很多经济学家都三点钟就开始收东西要走了,一般都是因为他们参加朋友聚会,要带着家人去自己的 cottage,或者和家人要去其他国家渡个周末。所以都是带着工作在火车飞机上完成。

所以经常都是周五下午 5 点整层楼还剩几个人,我和那位斯洛伐克经济学家两人在办公室待到 6 点钟再回家。

这是我和另外位教授 Matti Viren 的办公室,跟他同处一室的日子真的很搞笑,每天他都有新段子,他总是愤世嫉俗地批判当前的的社会问题,而且是老是喜欢说芬兰年轻人没救了。

工作模式一般都是同时为两个以上经济学家辅助研究项目,然后其他经济学家有需求的,直接来找我,提出他们的要求:比如要做某方面的研究,看能不能找到数据;或者是某方面跟中国相关的研究有没有社会意义;再或者就是模型写出来了,让我再推导一遍。

听同事们说芬兰央行行长是个很严厉的人,director 们都怕和他开会,我有一次就在更衣室里面碰到行长 Erkki Liikanen 了(你如果看国际财经新闻的话,绝对听过他的名字的,他是欧央行的常务委员,经常要在媒体上发表货币政策意见),当时没其他人,万一要问我个啥我回答不出来就太尴尬了,我第一想法就是赶紧换了衣服闪人。行长穿着西装,背着双肩包走到更衣室里面,跟我眼神接上后点了下头,跟我说了两句芬兰语,我没听得很懂,他换成英语跟我说:Are you riding bicycle home? It's very good exercise, I am planning to do that next month.

下图便是芬兰央行行长,Erkki Liikanen。

在一起工作过的年轻同事们,几乎后来都变成了我的朋友。在同一部门的两位姑娘,在工作、划船与吃烧烤中建立了革命般的友谊。

硬件环境如何?

那自然是非常高级别的,但我和芬兰央行签有保密协议,我负有永久保密责任,毕竟是政府机构。不能把细节说出来,更不能给大家上图来展示了,只能口头闲聊两句。

下图是我的员工卡,同时也是门禁。这个可以上图,毕竟里面的信息是国家最高加密级别的,看了也没法复制。看我那头像啊,那会儿是多么的青葱。

芬兰央行办公大楼在地面上有 6 层楼(还有栋楼是央行主楼,只有 2 层),但是地底下有多少层就说不清楚了。实习开始的时候,大家统一由高权限官员带到负十几楼进行培训,我没写错,是在“负十几楼”(具体楼层恕我不能提及)。只有某些电梯能走到这么低的楼层,而且坐电梯一定要刷员工卡,这就是区别权限的地方。地下有多少楼,而且每层楼用途是什么,只有行长和董事会级别的权限才知道。

在地面上的办公大楼,有几百道安全门,更迷宫一样复杂,都是要刷员工卡才能进入的。我的权限那自然是最低的,能刷开的卡不超过 10 道门。而且我们被告知,不要随便到处去刷卡,会触发央行安全部的警报,次数多了他们就要来找你了。

我被 IT 安全部找过一次,很自然我们工作电脑严禁使用 U 盘,所以我在电脑上下载了 MATLAB 工具箱(就是个科学计算软件的工具箱),一运行就触发了央行网络保护机制。5 分钟内安全部的人员就来了,当时吓得不轻,我以为搞出大事了。他一进门就板着脸说:Please remove from your seat.(请从座位上离开。)我当时真以为要被警察带走了。然后他开始检查我的电脑主机箱,然后调出一个黑屏在上面敲字,好像是检查今天早上我的使用历史记录,弄了十分钟。他才对我说:你以后下载了任何东西都不要擅自打开,请第一时间发给我们安全部,我们检查一遍之后,再发给你,你才能打开。特别是要安装软件,都是由我们来操作

食堂条件如何?

那简直也是芬兰最高标准啊,每天都是大鱼大肉啊,而且自己随便拿。挪威三文鱼这种一块就是 10 欧元的,每顿饭我都能吃下 3 块。在芬兰央行的日子,饮食健康又规律,当时又健身,身体长得也很壮实。

而且吃完了之后,总是有冰冷的 dessert,这些甜点都是芬兰本土的食物。北欧五莓(Blueberry 蓝莓,Lingonberry 越莓,Cranberry 蔓越莓,Raspberry 树莓,Cloudberry 云莓)就在反复吃甜点中,变成了我的最爱,每年夏天都要去森林里面找这几种莓来吃。

下图就是很普遍的一种芬兰饭后甜点。

吃饭的时候能看到芬兰政府机关的高级官员都是毫不端架子的,就在一张桌子上跟下属吃饭,跟所有人一样排队取餐。好几次碰到副行长在张桌子上吃饭,而且有位副行长一直都是牛津大学教授,在餐桌上听他讲 mini lecture 真的是每次都如获至宝,竖起耳朵来听。

平时怎么和同事们休闲?

在芬兰央行的日子是我在芬兰记忆中最愉悦的日子,那段时间里,我知识爆炸性地增长,思辨能力也从零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当然玩也很重要。

我们加入芬兰央行的年轻人之间建了一个 facebook 群,有什么活动都会在上面通知。比如一起去酒吧,划船,烧烤,登山,露营等等活动。我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好多女同事们都很漂亮。下图便是新入职的同事们在 2016 年夏季实习 orientation day 时合影,我那一年的照片找不到了,太可惜了。

在赫尔辛基郊外,芬兰央行有一片土地,像一片别墅区一样。那里有桑拿房,运动场,餐厅,宿舍,还有小船停靠在岸边(波罗的海的岸边),所有员工都能去使用里面的设施。有时候我就约上朋友,待上烧烤吃的东西和木炭,就几个人骑车过去,洗个桑拿在吃个烧烤。

因为我以前住的地方离那里很近,我自己从家出发骑车过去也就 40 分钟,所以有时候周末没事情,朋友也有其他事情,我就一个人带着书,骑车过去。划着船到岸边不远的一些无人小岛上走走。

洗完桑拿,踩着踏板一跳便是碧波浩渺的波罗的海。

-

欢迎关注:看懂欧洲 - 知乎专栏

知乎专栏:一群旅行体验师

知乎机构号:KLOOK 客路旅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5:12 AM , Processed in 0.0641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