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0

[休闲时尚] 禁步那些腰饰,居然是这种用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5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禁步那些腰饰,居然是这种用途! 

 2017-09-28 世界遗产地理 世界遗产地理

新媒体编辑 / 新星

作者 / 傅文琪(实习生)、新星



如果你觉得女孩子出门前的化妆工序繁杂,那你更应该去看看古人的穿衣打扮所需要花的时间。不说那里三层外三层的衣服,就是一大堆饰品也会让你头昏眼花。

 

就拿腰饰来说吧,古人的腰饰种类那叫一个多啊!

 

从质地上就大致可以分为金属制品、皮革制品、丝制品和最为普遍的玉制品。

 

那么古人们的腰饰到底有哪些呢?

 

| 此带钩非彼“代沟” |


带钩,是古时文人武士系于腰带上的挂钩,又称为“犀比”。多为青铜铸造,当然也有金、银、玉等材料制成。它的作用类似于现代的皮带扣,用于钩系腰带,通常都是男性使用。

 

▲战国配钩铜人像


在战国时期,玉带钩基本成型,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构成,多为长条形和琵琶形。钩首常见的雕刻有龙首、兽首等。

 

▲战国艺术品中的带钩束带造像


到了西汉时期,玉带钩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选料考究、雕刻精细,数量也大为增加。但是东汉之后,玉带钩制作开始衰落,到之后的元明清时期虽然有所回升,但是使用价值已经大不如前,更多的是一种玩赏的艺术品。

 

| 玉佩可是大主角 |


在古装电视剧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配饰当属玉佩了。什么身份象征、家传宝物、定情信物等等的情节里都有不少玉佩的戏份。

 

玉石在古代可以说是用途最广泛的配饰了,玉石在古人眼中是高洁品德的象征,佩戴玉制品不仅可以表示身份地位,更有体现自己高尚情操的作用。在《周礼·玉藻》中有“古之君子必佩”的说法,在那个时候佩戴玉佩甚至是一件关乎礼法的事。

 

玉佩的图案也各有不同,但是大多都有吉祥如意、家和兴旺、事业腾达等寓意。

 

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佩十分华丽,甚至是有十几个小玉佩用丝带连接而成的杂佩,以显示佩戴者的身份尊贵。魏晋之后,男子佩戴杂佩的现象偏少,多佩戴一些构造简单的玉佩,杂佩多成为了女子的配饰,也就是“环佩”,会在玉佩下系上铃铛,走动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在这之后,文学作品中也就出现了用“环佩”来代称女子的情况。

 

| 组佩

 

▲《琅琊榜》剧中人物佩戴的组佩都十分精致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将多件玉器串联在一起而成的配饰,一般来说,凡是两件及以上玉器组成的玉佩都可以称为“组佩”,又称为“杂佩”。

 

《毛诗·郑风·女曰鸡鸣》最早记载了组玉佩的组合方式,“知子之来,杂佩以赠之”。《毛传》云:“杂佩者,珩、璜、琚、冲牙之类”。意思是说,组玉珮,包括了玉珩,玉璜,玉琚和冲牙等等。

 

▲古代组佩的标准构成


当时的组佩是贵族们地位和权势的象征,你身上佩戴的组佩结构越复杂,长度越长,说明你的身份越尊贵。那个时候初次见面,不看脸,不看腿,也不看你穿的衣服牌子,戴的什么表,而是看一眼你的组佩够不够长。

 

▲曲沃晋侯玉组佩,长达两米,由204件玉饰构成。

 

| 禁步


禁步是环佩中构件繁琐复杂的一种,多被古代女子挂在裙边。

 

在古时,女子皆“笑不得露齿,行不得露足”。所谓“禁步”,就是约束女子行为举止、规范仪态。禁步可以压住裙边,防止在行走的时候裙子散开。并且真正的大家闺秀行走时,轻盈有度,禁步上的坠饰碰撞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如果步伐过大或者走得太快,坠饰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就会提醒你——女汉子的属性暴露了,收敛一点!


▲1958年定陵出土的玉禁步


玉禁步最初源于先秦时期的组佩,只有身份高贵的人才能配带,只有行步舒缓才能体现出身份尊贵,在后世的发展中虽然形状和佩戴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是“逼格”仍然没有降低。


▲汉代仕女服饰是“梳垂髻,上穿襦(短上衣),下着长裙,腰系禁步,头钗花。”


在明朝的时候,作为礼仪用玉的玉禁步多在后宫妃子们接受册封、朝会谒庙等隆重场合才会佩戴。

 

| 荷包,穷人的浪漫 |

 

有钱的人腰间都系着金银玉石,穷人家可怎么办?这个时候小剧场就该上演清贫人家的小姑娘为心上人绣荷包的剧情了。


▲清代刺绣小荷包


荷包是古时候类似零钱包一样的存在。荷包的前身叫做“荷囊”,放一些随身携带的印章、钱币,但是古人也会把毛巾放在荷囊中。荷囊比荷包大得多,一般都是手提肩扛,不像荷包一般小巧而便于系在腰上。后来大约觉得扛着有些不习惯有些累赘,就改成系在腰间,故称为“旁囊”。


▲清代荷包示意图


在《隋书·礼仪志七》有记载:“ 班固 《与弟书》:‘遗仲升兽头旁囊,金错钩也。’古佩印皆贮悬之,故有囊称。或带於旁,故班氏谓为旁囊,绶印钮也。”

▲东汉进贤冠朝服想象图


到了唐朝,放印章等重要物品的囊和装细碎物品的囊分开了,唐朝时的妇女尤其喜欢佩戴荷包。但是“荷包”一词正式出现已经是宋代了,到了明清也有了“顺袋”这样的称呼。

 

| 新娘可别忘了带罗缨 |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腰间所系的彩色丝带,以表示自己名花有主。

 

《诗经·东山》里写道:“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母亲依依不舍地给即将出嫁的女儿系上罗缨便是“结缡”,到后来也就演变成了成婚的一个代称。

 

▲《卫子夫》中刘彻赠予卫子夫罗缨。


在《古诗笺》中把“美玉缀罗缨”解释为女子替心上人的玉佩系上罗缨以作为定情信物。

 

比起一根好看的皮带就万事大吉的现代人来说,古人真是太讲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7:56 AM , Processed in 0.0512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