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2|回复: 3

[人世间] 《看客》:我不是范雨素,我也在五环外写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4 0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客:我不是范雨素,我也在五环外写作
网易图片  2017-09-22


1.jpg
《我是范雨素》的爆红,使皮村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媒体如沙尘暴般席卷了这个五环外的小村庄。而一阵喧嚣过后,皮村重归平静。只有写作,仍在这里继续。摄影:七七 编辑:胡令丰



2.jpg
位于北京五环外的皮村,最近的地铁站在十公里外。这里靠近首都机场,常常能听见飞机从低空划过的轰鸣。



3.jpg
52岁的徐良园骑着小电动车来文学小组上课。对一名瓦工而言,电动车,水平尺和抹泥刀,就是他谋生的全部家当。



4.jpg
徐良园是03年来北京的,留下老家年幼的小孩和身体欠佳的妻。那年正值非典,村子查得严,不让外人进。他趁着晚上从小道偷偷溜进村里,躲在田间逃避巡逻队,白天才外出找活,凭着维修、抹墙的手艺在北京立住了脚。图为徐良园随身携带的铅笔。



5.jpg
徐良园总带着铅笔、橡皮和小本子。在工地上,在马路边,在路灯下,在大树旁,只要找到合适的地方他便要开始写作,但唯一不愿意的是在家里。他的文学梦,在妻子和邻居看来是一件无用的事。每当看到徐良园写作,邻居总要嘲讽上一句,“书生来了!”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43.52 AM.png
徐良园作品《骗自己》。



7.jpg
李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村里人经常称赞她长得像赵薇。她还是文学小组的流量女王,在网易《人间》栏目发表了十来篇文章,许多单篇的阅读量都超过了50万。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44.07 AM.png
李若作品《八个农村老家的真实故事》节选。



9.jpg
李若17岁便离开河南老家,辗转于中国从南到北的流水车间。工厂的日子是机械式地忙碌,那时她还没有写作的习惯,直到加入了文学小组,才一点一点地把当初的车间生活拼凑回来。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44.26 AM.png
李若作品《我是安装螺丝钉的螺丝钉》节选。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0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李若认为自己在文学创作上走的是野路子,不懂什么套路,只是把看到的听到的一股脑写下来,“我没有写东西那种梦想,我的梦想只是让生活变好一点。”今年8月,李若带着孩子告别了北京,回老家照顾年迈的母亲。



12.jpg
听说李若要离开,已连续加班了大半个月的郭福来,特意请了一天假,跟她一块探望文学小组的老师。回程的路上,郭福来不禁打起了瞌睡。这些天,他已连续加班到晚上12点。回到家,简单洗漱几下再躺上床,已是凌晨1点。五个半小时后,他就得起身上班去。郭福来说,自己生来就是劳累的命。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48.22 AM.png
郭福来作品《思念妻子的一封信》节选。



14.jpg
做电焊工伤眼睛,被光“打”到后眼睛要痛一整晚,但已经49岁的郭福来不敢轻易离开。生活的重担将他打磨成寡言少语的汉子,那些苦中作乐的打工时光,都被写进了文章里。图为夜幕降临时的皮村。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48.39 AM.png
郭福来作品《工棚记鼠》节选。



16.jpg
万华山像要把天下万物都琢磨一遍再写一遍。在他整理出来的6万多字随笔中,写做饭——“吃完意犹未尽心中肿胀,生出一种气概”;写商店里的艳遇——“她一直明艳着,偶尔的不明艳,又加深了明艳”;写工头的“切单”技巧——“得恩威并施,说出来情理,又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生活里的大小事情都能让他浮想联翩。图为上课前,万华山与组员打乒乓球。



17.jpg
从小学到高中,万华山一直是班上的学霸,骨子里却非常反感应试教育。高考前一个月,他不愿听语文课上的标准答案,自顾做起其他作业。班主任教训道,要不你回家自学吧,考试再来。万华山就这么走了,没有回家,也不想跟家里要钱,便去了县城的饭馆打工。图为下班后,万华山在护城河游泳。



18-compressed.jpg
2016年,万华山成为了“北漂”一员,他挑了两份职业:当一名北大保安,或图书校对员。万华山最终选择了后者,想着公司离北大不远,蹭课也方便。靠着多年对文学的执着与苦工,他被破格提拔成了编辑,开始了堂堂正正以文学为业的生活。图为万华山居住的老胡同。



19.jpg
刚搬家不久,万华山的家里被书堆满,甚至在冰箱里也放了几本。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49.01 AM.png
万华山作品《富裕的感觉》节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0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9-24 01:58 AM 编辑

21.jpg
不到18岁,路亮便继承了父亲的铁饭碗,在山东泰安肥城一座国有煤矿里工作,每天有12个小时呆在1000米深的地下,操作一台开拓巷道的机器。那时候,身上除了眼睛和牙齿全是黑的,地上的人看不起地下的人,认为他们脏且粗鲁。直到陆亮接触了吉他,写下一首《她》表达当时的心境。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58.19 AM.png
路亮作品《她》节选。



23.jpg
在地下熬了十年,路亮终于熬到了一份地上的工作,然而从2014年开始,煤炭的价格越来越低,矿上好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为了生计,路亮萌生了放弃铁饭碗的想法。第一次来到皮村,他大失所望。想像里的北京应该是高大上的,但从西站到草房、再到皮村,繁华美景慢慢被切换成了荒芜破落,这让路亮傻了眼,甚至想立刻转身回家。



24.jpg
待第二天早晨,皮村从晨曦中苏醒过来,街上传来嗒嗒的脚步声,男女老少各有各的忙。路亮忽然明白了,这地方虽和“首都”的印象背道而驰,却为那些怀揣梦想的打工者提供了一个廉价却温柔的落脚地。



25.jpg
他留在了北京,上班给人做饭,放下锅铲后又一头扎进和弦里。工友之家的活动上总能看到路亮的身影,个子不高,声线却格外高亢,唱到动情处常闭着眼仰起头,那是从地底深处的静默巷道一路唱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城郊。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55.03 AM.png
路亮作品《在路上》节选。



27.jpg
小海的名字来自海子,他喜欢波澜壮阔的诗句,也喜欢汪峰、张楚和鲍勃迪伦的歌曲。在工厂的14年里,小海觉得自己几乎要被流水线吞没。他忍不住抓起手边的纸和笔,渐渐地,报表、维修单的反面都填满了字句。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55.18 AM.png
小海《一个北漂的自白》节选。



29.jpg
很长一段时间,小海不知该如何走进生活,如何在一次次崩溃后重建,孤独感将他压倒。小海曾不顾经理的反对,一个人跑到上海看汪峰演唱会,刚好目睹汪峰对章子怡的表白。他坚持在微博上给喜欢的摇滚歌手发私信,本以为是个没有回响的树洞,却意外等来了张楚的回复:“不要太极端,要阳光,不要忧郁。”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55.36 AM.png
离开工厂后,小海的心变得安静了一些。他在皮村一间服装店工作,日子依然忙碌,生活却没那么压抑。只是在某些猝不及防的时刻,他仿佛又被猛然拽回那条繁忙的流水线上,与曾经那个痛苦不堪的自己对峙。图为小海作品《下夜班的工人》节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马大勇在皮村的居所不到12平米,除去床和书桌,剩下的空间堆满了书籍,仅留下一条窄窄的过道供人侧身通过。他是一名花艺师,夏天也喜欢穿长袖。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1.59.54 AM.png
马大勇作品《白发苍苍卖花人》节选。



33.jpg
这是马大勇在皮村生活的第八年,他觉得自己始终无法融入皮村的生活,终日呆在狭小的房间里,足不出户。他心中生起过无数次逃离这个破败村庄的念头,却抵不过廉价房租的魅力。图为皮村一景。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2.00.43 AM.png
马大勇作品《村子里的一日》节选。



35.jpg
年过50的王春玉,在东窑村干着一份洗车的工作。活儿不轻松,也没有节假日,但年迈的王春玉已没有选择的余地。按理说,这样的年纪,也该回老家了,可王春玉不舍得这群认识了十多年的文学知音。



36.jpg
来北京后,王春玉的第一份工作是送快递。他永远记得,在2005年的某一天,他代替生病的同事将快递送往工友之家。得知自己送的是一份稿件后,王春玉觉得仿佛置身梦境。他曾给新华社、法制晚报送过件,连单位的门都进不去,这会儿怎么还能见到编辑本人呢?自那之后,王春玉加入了文学小组。每周日,他都要徒步近1小时,从东窑村走到皮村上课。



Screen Shot 2017-09-24 at 2.01.00 AM.png
王春玉的母亲不识字,却总是鼓励他把写作坚持下去,“母亲为了家庭放弃了心爱的戏剧,后悔了一辈子。”图为王春玉作品《二十二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9 05:30 PM , Processed in 0.0749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