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1|回复: 0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1319期:铁路扫山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0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图片  2013年07月25日
中国人的一天:铁路扫山人
图/文 张金褀


1.jpg
地处太行山西麓的太原工务段沿寨工区共有11名职工,负责管内所辖太焦线48km到58km的14座桥梁、11座隧道、22座涵渠、10公里路基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这里山体地段多为石灰岩、易风化侵蚀,极易出现开裂、崩塌。用与“危石”斗争21载的太原工务段沿寨桥隧工区工长张建国的话说:如果正值列车驶过,一个鸡蛋大小的石块掉落便可将高速行驶的列车玻璃击穿,危及司乘人员生命安全;如果大一点的石块掉落到铁路上,很可能车毁人亡。与其说的扫山还不如说成是“扫雷”。



2.jpg
张建国和他的扫山人队伍向太焦线52公里的危石山上进发。肩负列车安全运行重任的他们,面对铁路沿线的危石崖壁,扫危石、设拦网、砌护墙,创下了“21年无事故”的安全成绩。



3.jpg
望远镜就是扫山人们的“眼睛”,必须好好维护。



4.jpg
每到夏季,为防止铁路两侧山体危石塌落而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他们一方面对不稳定山体进行砌筑挡墙,控制山体变化,对松动悬空危石地段安装防护网,另一方面还需空中行走对山体不稳定的危石进行扫除,行话说也叫“扫山”。因为扫山作业会有岩石塌落,只有在90分钟的无列车运行时间才能作业,开工前必须与车站值班员联系确认。



5.jpg
这一天,扫山人们的目标是Ⅱ级防洪地段扫山作业。



6.jpg
工长张建国说,每到春融解冻、夏季防汛、入冬之前,他们都会对太焦线管内10公里范围内的山体进行安全清扫。用于观测山体变化的望远镜、折尺和发现危石不稳定病灶的眼珠子是老张和伙计们的“看家武器”,日常检查中,老张和大伙一边用望远镜查看山体的同时,严格执行上山到顶的检查规定,做到对每处山体上的危石全部查看一遍、位移情况测量一遍,特别是在火车通过产生震动、汛期降雨冲帅和雨后山体雨水饱和极易发生危石塌落的时段,他们都会在旁站监控,确保防患未然。



7.jpg
扫山人们的工作危险,必须系牢安全绳。



8.jpg
扫山人们的工作危险,必须系牢安全绳。



9.jpg
在排除一块块犹如空中“定时炸弹”的危石战中,老张和他的伙计们可谓机关算尽,哪块石头有塌落迹象、哪个季节石头最容易崩裂、看似稳固的石块底部有没有突发坠落可能,这帮铁路扫山工与多年在与多年的危石交战中,俨然快赶上了地质专家。



10.jpg
最易发生崩塌落石的地段分别在隧道口和离线路距离较近的曲线地段,老张管辖的太焦线K48-K58公里内的曲线和隧道设备就占据了70%。“这些地段易攻难守,如不设防,对列车安全构成硬伤”,经验丰富的老张对安全隐患一击即中。



11.jpg
列车运行当中会产生晃动,必须观察山体安全情况。为了提高这些地段的安全系数,老张带领伙计们先后对不稳定山体砌筑了190立方米的挡墙,用于稳固山体变化,同时,为了主动防范山体危石风化垮松,还安装了200平米的主动防护网。针对列车通过时突发发崩塌落石的安全风险,他们还在山腰处安装了200平米的被动防护网,用于拦截空中危石。



12.jpg
面对列车安全系数的提升老张没有松弛心弦,而是定期组织大伙巡线检查,对不稳定山体进行实测实勘,做好变化记录,针对出现塌落迹象的危石,积极利用无列车运行的“天窗”时间,进行空中清扫,为列车运行进行空中安全护航。



13.jpg
工作了一天,扫山人用涓涓溪水洗去一天的疲惫。



14.jpg
为了客车安全,忙碌的扫山人机关算尽却乐此不疲。每天工作结束,扫山人们互相开着玩笑下工,一天的劳累瞬间少了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1:36 PM , Processed in 0.0712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