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0

[史地人物] 每日签|欧·亨利:100年前的十万加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0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亨利:100年前的十万加大师 

 2017-09-11 韩逸 每日签



威廉·西得尼·波特先生(William Sydney Porter)入狱的时候,刚刚36岁。

 

这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人生转折,因为他在人到中年之前的半生也过得磕磕绊绊。父亲虽然有份体面的医生工作,可酗酒、打人,自己的生活乱成一锅粥。母亲的温暖也没能伴随多久,他刚刚三岁,妈妈就被肺结核带走了。

 

他辍学了,在那时左支右绌的经济状况下,读完高中已经像是上帝的恩赐。他大概没想过自己能成为多么厉害的人,但是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犯人。

 

法院指控他的罪名是盗用公款。在被判处进入监狱服刑五年之前,他已经被岳父保释过两次。如果不是为了去看病重的爱妻,他也不至于回到熟悉的城市,被守在家里的警察戴上镣铐。但在当时,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年轻的欧·亨利

 

那年他22岁,她17岁,他对她一见钟情,天天抱着吉他在她面前唱情歌。唱了3年,好不容易追到了手,却差点把丈母娘气死。因为他穷得只剩下才华,可才华还有点儿害羞,还没怎么露头。爱妻阿索尔不介意这些,陪伴他度过了一段快意笔墨的时光,他曾经自己办杂志,自书自画,虽然坚持了一年就把杂志给搞砸了。

 

在遇见阿索尔之前,他也没少折腾,放过牛、算过账、卖过药,最体面也不过是坐在银行柜台后面,穿着笔挺的西服,完成一些出纳的工作。

 

盗用公款的罪名正是由此而来。入狱时,他挚爱的结发妻子去世还不到一年,小女儿还在等着狱中的爹想办法养活,一切情况似乎朝着最丧的方向狂奔而去。


欧·亨利与妻女的合照

 

不过服刑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至少获得了前半生从没有过的稳定和安宁。包食宿、作息规律、不受外界干扰——一切都像是为了一个不世出的文学奇才打造的爆发灵感的温床。

 

拿起笔之前,波特先生的主要目标是温饱。写短篇,来钱快,可以给女儿挣生活费。他从来没有焕发出什么光彩的人生开启了高产似母猪模式,笔耕不辍。

 

他写很多小说,都是底层阶级不起眼的小人物。有小偷,有骗子,有警察,有画匠,也有关起门来温情脉脉的夫妻。他吃够了没钱的苦头,所以笔下对穷人格外温存些,他不讽刺小市民,反而能写出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良知。



生活不过是哭泣、抽噎和微笑三者而已,其中抽噎的时刻占据了生活的一大部分。


 麦琪的礼物



三个月前我交友不慎。人生在世,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发生这样的事:一种是一文不名的时候,另一种就是腰缠万贯的时候。


 人外有人



就像时光本身那样动荡不定、来去匆匆、不得安宁一样,在纽约下西区那一大片红砖楼里住着的绝大多数居民也都是如此。他们无家可归,却又处处为家。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他最叫人印象深刻的是结尾。如果你带着期待或者预设去读,一定会吃惊或者失望,总之那结尾像是赌气一样,永远不叫你一下子猜中。看完之后,笑了哭了,总能想起一些事情。不是关于过去或者将来的思考,而正是现在,当下,身边的每个人,你或者我。

 

1910年6月5日上午,他去世了,走得迅急,让人出乎意科。有人说他的死就像他的小说的结尾,短促有力。

 

在成为畅销小说家之前,他还出逃在外,想给自己起个笔名。有人说他家的猫叫做亨利,有人说他常去的酒馆老板叫做亨利,还有人说,他卖过药,有个著名的药剂师叫做亨利。


但无论如何,某个提起笔来的午后,他还是决心用自己最常说的那句口头禅来做笔名,也是这个名字,成了美国当代短篇史上响亮而又富于回味的一叹:

 

 “O, Henry!”

(“欧,亨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0 05:13 AM , Processed in 0.0640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