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9.10
熊猫野化培训师:我们要做的就是“隐身”
本期作者:黄海宁
这儿的大熊猫,未来是要回归深山的。野化培训师一方面要照顾好大熊猫,另一方面又要保持“隐身”。
在四川卧龙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张大磊每天开始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穿上熊猫服。熊猫服都经过了特殊处理,抹了大熊猫的粪便和分泌物,为的是让大熊猫们不过多与人类接触,保持对人类气味的“陌生感”。与一般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同,野化培训基地的大熊猫的未来是要回归深山的。作为野化培训师,张大磊一方面要照顾好大熊猫,另一方面又要保持“隐身”。(腾讯新闻广西 摄影/黄海宁 文/王翠)
穿好熊猫服,大磊推来一车新鲜竹子,这是大熊猫的第一顿“口粮”。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要吃一百公斤竹子,而所有的竹子都从附近农户家收购而来。
为了保证大熊猫的圈舍环境卫生,进入圈舍之前,一定要给鞋子消毒。
早餐送来时,刚刚成年的大熊猫“壮妹”还在睡觉。在卧龙,野化训练采取“母兽带崽”的方式进行。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崽生活在圈舍里,向妈妈学习行走和爬树;第二阶段,母子被转移到野化培训圈,幼崽学习如何识别和躲避天敌,如何觅食等等。第三阶段就是放归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检测,以检验大熊猫是否不再有“人类依赖症”,是否真的适应野外生活。而“壮妹”和它的孩子目前正处在野化训练的第一阶段。
“壮妹!壮妹!吃饭咯!”大磊用四川话大声叫醒“壮妹”。每天,“壮妹”要吃三顿,食物除了竹子,还包括竹笋、自制的窝窝头和水果。粗略估算,一只大熊猫每天的伙食费在200元左右。大熊猫对食物很虔诚,它的每一餐饭都会吃得干干净净。
喂完“壮妹”,该吃午饭了,这也是张大磊和女友小聚的时间。
张大磊的女友(右)是南京人,和大磊从事着一样的工作。去年8月,大磊去南京学习,他俩因此结缘,为了在一起,女友索性来到卧龙和大磊并肩作战。
下午,大磊又穿上熊猫服去工作了。他的工作属于大熊猫野化放归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在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础。核桃坪基地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最早的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基地。从2010年至2016年,核桃坪基地共成功培训、放归大熊猫6只,其中5只在野外存活。
海拔2600多米的天台山是大熊猫的天然栖息环境,也是大熊猫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圈所在地。要抵达这里,工作人员需要爬40分钟山。这一周,进山的值班饲养员是刘小强和冯高志这对搭档。
小木屋就是他们在大山里的家。每进一次山,一待就是7天。木屋虽小,却也五脏俱全——无线网络、电视、电脑、空调、书桌、厨房、厕所……饲养员们说,偶尔会遇到一些野生小动物,但住习惯了,并不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