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中国人的家庭照
网易图片 2017-09-08
总有那么一张照片,寄托了我们对于“家”的情感。这张照片我们可能随身携带,或者珍藏在某个不轻易示人的地方。当许多张照片汇集在一起,便组成了中国家庭独有的历史与情感记忆。供图:宁波国际摄影周 傅拥军策展《我的一张家庭照片》编辑:胡令丰
《中国人的家庭照》之岁月如歌。
80年代,我的父亲和我在家中,旁边放在我小时候的玩具之一不倒翁。@刘嵩
摄于1957年国庆节。这是我们家最鼎盛的时期。1959年,父亲被下放劳动再也没有回来,母亲把家里所有合家欢照片中父亲的身影统统都剪掉了。我们很久才明白,母亲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前途才忍痛这么做的。直到2003年夏天,当历史的尘埃将父亲的容貌几乎泯灭的时候,母亲将一个旧木匣交给了我。里面竟珍藏着将近半个世纪父亲的旧底片,还有他的自传和干部履历表。@王秋杭
1953-1954年之间,我母亲带我从香港到她的家乡福州。@刘香成
父亲在学校当老师,在村里人看来算个知识分子,哪家夫妻不和,儿子与父亲吵架等需要评理时,总会来叫他去;母亲也是老师,是个传统的人,吃苦耐劳,从无怨言。岁月流转,父母退休在家种种地,丰获的喜悦总伴随着他们的每一天。然而,这样的生活却因为父亲2015年病故而突变,母亲坚持一人独居,在她内心父亲不曾离开。@小火柴
1986年夏天,我回福建老家探亲。来到两个哥哥住的厢房,看到三个侄儿在抢水喝,抓拍了一张。那时还没有冰箱冷饮,家家户户把开水摊在小瓷缸里,渴了就倒出来喝。那天估计凉开水所剩不多了,大哥的两个儿子在争夺水缸,二哥的儿子在旁边看着。厢房的厅里铺着红地砖,地上有几床破凉席,墙角堆着用麻袋装着的花生。@周国献
我爷爷、我弟和我 一张老照片。@崔柳
我的爷爷陈金鹏,国家一级演员。上世纪60年初大饥荒时,说了一些“极不适宜”的言论,甚至上万言书进谏,后被关在“小屋”里反省。结婚不到两年的奶奶抱着刚出生不久的父亲前来探望,希望以人伦之情打动他,然而爷爷“拒不悔改”,甚至绝食抗议。1965年元月被省高院以反革命判无期徒刑,1969年死于湖北沙洋农场。奶奶受到牵连无法登台演出,成为一名校医。这张为爷爷奶奶仅存的一张合影。@张希祉
2004年国庆节,儿子12岁时,我家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之前我们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这是搬家那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在新楼下庆祝乔迁之喜。妹夫负责放鞭炮,老公担当摄影师,小外甥还画了一幅画,表达了他的祝福。手拿玩具枪的儿子一改平日里的顽皮,非常配合地一起合影。爷爷奶奶喜滋滋地看着两个孙辈,眼里满是喜悦与满足。@刘嵩
199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是我结婚25周年纪念日,这天下午大儿子为我们拍下了两张银婚纪念照。照片下面是老伴送我的“银婚礼物”—1个小小的塑料皮笔记本,虽不贵重,却承载了满满的爱。当时生活还很拮据,图片上我穿的线衣是女儿送的银婚礼物,老伴穿的毛衣是邻居兄弟的。@朱文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