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按#
百年减肥史上篇(👈戳)说到以瘦为美的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但“减肥”之所以会成为上至政府科研下至平民百姓皆无所不用其极去研究的话题,
根本上还是跟“健康”这两个字打上了关系。
但,“胖”真的会减寿生病么?
“瘦”一定会让健康几率更大么?
还是说,这两个概念和钻石的故事一样,是自上而下的一个巨大谎言?
1 | 吃肉是可以瘦的 ?
作为一个肉食主义者,看到“吃肉能减肥”的宣传,而且提倡者名字还跟了“教授”这个严肃科学的称号,不选择去尝试一下简直对不起自己由内而外散发的肉食基因。
这也是我最早尝试原始饮食(Paleo)的初衷。2013年底到2014年夏天,严格的原始饮食加上每周至少三次的健身房,我的体重从126直线降到了98。当体秤显示我的重量级终于在小学六年级后重返2位数,世界上正式多了一名新瘦子,原始饮食也正式多了一个无条件簇拥者。

在原始饮食的尝试过程中,我做了很多不同的食谱
但这只是混乱的开始。
在我一知半解踏入“原始饮食”簇拥者大军后才发现,每当我在外吃饭,微笑低头表示“我不吃碳水化合物”时,大家的反馈总是无外乎这三个:
哦,那个阿特金斯教授饮食吧?
是不是那个最近很火的生酮饮食?
你是完全不吃碳水还是低碳水饮食?
很显然包括我在內,对于这些饮食法的区别和概念是模糊的。其实要追根溯源的话,我们首先需要跑到格林兰岛。
这一切的开始,和爱斯基摩人有关。

史蒂芬森其人
Vilhjalmur Stefansson是一个非常难记的人名,我们暂且叫他史蒂芬森。在20世纪20年代,他的地位类似于如今什么都吃的贝爷。他幽默风趣,能说善讲,是个冒险家,也是个作家。
史蒂芬森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北极格林兰岛区域冒险。他在那住了5年,所有的饮食跟因纽特人一样,就是鱼和肉,但他发现,因纽特人完全没有胖子。
回到纽约后的史蒂芬森逐渐的成了名人,在减肥风潮最盛行的纽约,史蒂芬森意识到流行的卡路里减肥和自己曾经只吃鱼肉经历有巨大的矛盾点。他拉了一个跟自己有类似格林兰探险经历的朋友,做了一个长达数月的,只吃牛羊猪鸡肉和内脏,不吃任何碳水和果蔬的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令人乍舌的:史蒂芬森和他的朋友不仅没胖,而且体重保持均匀。
而这个理论和结果就是后来著名的阿特金斯饮食法的灵感和基础。

根据阿特金斯饮食法所绘制的食物金字塔
阿特金斯饮食法的本质是通过避免摄入任何碳水化合物,将身体消耗能量的方法从消耗碳水化合物带来的糖分(因为不再有糖分摄入)变成直接消耗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细胞,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而这个理论,之所以能从上个世纪70年代火到今天,是因为一个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做了“对的”事儿。
2 | 阿特金斯医生其人
在成为医生之前,阿特金斯医生有过短暂的演艺生涯,所以对于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阿特金斯医生可谓是专业级别的。
电视的普及带红了第一批电视名人,阿特金斯医生作为一个能说会表演的专业医生,带着一个本身就很让人震惊的全新减肥方法,很快的就把自己变成了电视名人,得到了无数舍弃不了肉的群众的拥簇,其中不乏名人。

阿特金斯教授和他的著作
但阿特金斯的减肥方法在70年代刚推出时,是被整个科学乃至政府,严重质疑的。
在1973年4月12日,阿特金斯教授被迫被要求到法院为自己的推崇作辩护。这一事件成了很多报纸的头条,阿特金斯坚决表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符合科学精神的,不接受其他医生对于自己“伪科学”的判断。他的坚持和争议性,让他代表的饮食观念进一步火爆。更多的人参与到他的理论的研究,从而让它持续到今天,仍然是包括我在內的瘦身爱好者供奉的理论。
3 | 快餐的崛起和艾森豪威尔政府
大多数事情创造的初心,可以说都是善意的。比如1950年开始的快餐革命,以及便捷食物的产生(👈戳),都是为了解决人们日益忙碌的生活,提高一日三餐的效率。
但当资本利润成了这个美好出发点的引擎,事情的结局和起始的初心就很难再画上一条平行线了。特别是当来了一个认为政府不应该干涉资本发展的总统: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带头”吃快餐
1954年,艾森豪威尔刚上任不到一年,为了更精准的表达“政府不应该干涉经济发展”的理念,他特地参与了一个新兴食品的午餐发布会。这个午餐会上呈现的全是类似于不含有橙子的橙汁粉,打荷尔蒙针长大的猪做出的罐头装猪肉食品等。艾森豪威尔对着到场的所有记者,表示:这个就是国家的创新,要鼓励这样的创新。
于是从1950年到1959年,不到10年之间,美国各个食品企业背后的家养科学家们就总共发明了近400多种添加剂(👈戳),实现了让各种从来不可以长期储存的东西不仅可以常温保存,还可以完全不含有任何真实的食物成分,并且让猪鸡羊牛快速成长等荷尔蒙类激素等。
同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美国中产阶级开始往乡镇搬迁,住起了郊区的小洋房。
因为购物不再方便,大家逐步养成了出门必开车的习惯。电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开始选在呆在家里而不是出门散步。肥胖这个概念,直到这个时候,才开始真正的从假想敌,变成了改变一个国家人健康和下一代基因的危险问题。

1952年人们边看电视边吃饭
在这个之前,人们口口声声的减肥,都还是基于精神压力层面。1950年开始,人们真的开始吹气球版的发胖了。
4 | 无脂肪的战争失败
有种常见的人类心理,叫“在好吃懒做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的所有梦想” 。
有种常见的解决问题方法,叫拆了东墙补西墙。
于是,应运而生的,有一种常见的赚钱方法,叫做“来,我可以让你什么都不做,仍然实现你所有的梦想”。
但,别忘了,天上掉的每一块馅饼,都在背后标好了价格。比如无脂,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奇多乐事的0脂薯片
1995年,当快餐和便捷食物的产出已经常规化,如何让大家无负担的吃这些东西便成了食品公司的新任务指标。Olestra(蔗糖聚酯) 这个油脂就是在那个时候被科学家发现的。
这是一个神奇的油脂分子,它完全不被肠道吸收,而且和正常油脂从口感和味道而言都足够匹配。
不被肠道吸收意味着什么?
不就是不发胖的意思么!
最早发现这个油脂的宝洁公司(P&G) 立即投入了5亿美金,专门研发这个油脂,并游说上报FDA(美国药监局)。 那时的FDA没有如今的严谨,于是在大量的游说下,蔗糖聚酯获得了批准。转瞬间,乐事零脂薯片,零脂奇多等产品蜂拥而至。当贪吃的人们得知自己可以无负担的享用曾经如此高油脂性的食物,不簇拥简直是没道理的事情。
然后,可怕的事情来了。
很多肠道不好的人,开始发现自己上厕所频率变频繁了,并且自己的裤子上会莫名的有印记,就像无意识的拉肚子了一样。这可尴尬了...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蔗糖聚酯。因为不被人体吸收,它不仅无法帮助食物里的脂溶性维生素进行吸收,还会直接通过肠道流出人体外,造成人不能自主控制排泄的假象。
当意识到是蔗糖聚酯在作祟,药监局进行了叫停。宣布所有使用蔗糖聚酯油脂的食品必须在显眼处明确标明自己用了蔗糖聚酯,并开始了对这个油脂的正确宣传。
#作者按#
在搜集本文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中国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5号把蔗糖聚酯列为新资源食品,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存在。

而如今中秋将至,很多号称低脂的月饼也以罗列自己用的是新型蔗糖聚酯会减少30%油脂摄入作为卖点。

如果你看完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蔗糖聚酯的潜在危害,还是希望留意一下配料表,尽量不要购买有蔗糖聚酯的食物。
5 | 后减肥时代
在撰写整个百年减肥史的过程当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在这100年里,人们对于减肥的认知总是在:糖,油脂和碳水化物这三个板块里来回游荡。每个曾经存在的减肥方法,无非是在攻击这三个当中的某一个。
从最开始减肥是潮流,到后来减肥是发泄自己无力掌控人生的方式,到现在肥胖是健康杀手。整个认知方向,其实是越来越科学的。
肥胖是不是对健康有严重的影响?直截了当的回答是:一定是的。但是,它的解决方法并不是瘦,而是健康。在如今的认知下,健康意味着合理的体脂比范围,合理的饮食作息,以及健康的新陈代谢。
在后减肥时代,越来越少的人会依赖减肥药或者某种局部皮外手术来希望立马得到理想的结果。当然,希望走捷径的人永远不会没有,但大环境的认知是不断提高的。
所以无论你是素食,阿特金斯饮食法,还是地中海饮食,或者就是普通的一日三餐,保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记得,体重器上的数字,只是一个参考值,不是一切的终极目的。
文:梅姗姗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