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人间沧桑,岁月如流
2017-08-18 腾讯摄影
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我的脚站不稳,走也走不动了。我老了。
作者 | 陈亮
摄影师
这些照片尘封在硬盘里已近五年。回想当初,作为摄影记者和志愿者的我第一次来到敬老院。
那是一个重阳节的上午,敬老院提前做好了安排与布置。但摄影记者的好奇心驱使我离开喧闹的活动现场,走进一个个安静的房间。楼道的墙壁上贴着《写在养老院墙上的诗》——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多么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只要和你在一起,我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我想起远在故乡年老的父母,这些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他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我想用摄影做点什么。
2011—2013年,我进入十几家敬老院收集信息,它们有公办的也有民营的,有高端的也有低档的,我希望用相机记录下这些老人们在人生最后时光里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
据民政部2017年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10.8%。
另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指出,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预计到2055年,我国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达4亿人。
如何对待老人、弱者,守住人性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和社会成熟进步的标志。
2011年10月18日,一家敬老院门口。
2011年10月18日,坐在床上发呆的老人。有些老人来到敬老院,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大部分都在床上度过。
2012年3月5日,一位躺在床上的老人。
2012年11月13日,抽烟的老人。
2012年11月24日,90岁的邱小妹在梳妆。
2012年11月24日,一位老人独自坐在床上自言自语。
2013年3月18日,一位老人在等待午餐。
2012年11月24日,老人与时钟。
2011年3月14日,走廊里晒太阳的老人。
2011年8月31日,每个星期三早上,老人们聚在佛堂里拜佛诵经。
2011年10月18日,一位老人在看电视。
2012年11月13日,一位老人站在门口发呆。
2012年11月13日,一位老人在窗口观望。子女与亲人来探望老人,是老人在敬老院生活最开心的事。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老人自从进了敬老院,就很少有亲人来看望,甚至有个别老人直到去世前都没能见到亲人一面。
2013年3月18日,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在敬老院门口打瞌睡。
2011年10月18日,一家敬老院《护理一览表》上老人的名单信息。
2011年3月14日,徐涵素把年轻时出去游玩的照片贴在敬老院床头,并写下感叹人生的诗句。她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两手被捆挷着,口齿表达不清。2013年我再去看望她,床上躺着的已是另外一位老人。
2013年3月17日,老人房间里窗台上的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