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交谊舞解禁,迪斯科传入中国,则构起了整一代人的回忆。交谊舞所允许的亲密感,迪斯科的自由,西装、蛤蟆镜、公园里的跳舞与聚会,都是当年最时髦的文艺青年们自信认领的标签。到了90年代,当年的文艺青年们为人父母,有的依然会带着孩子去舞厅喝酒、尬舞。再后来,再后来广场舞一统天下;新一代的年轻人从欧美重新借来嘻哈、摇滚、电音的概念,与当年月坛公园、圆明园里的文艺青年,划了一道深刻的gap。
如果迪斯科也在广场上幸存下来,明日帝国里的这些年过半百的人们,也许与广场上的中国大妈们更有得聊。毕竟,70年代还是地下音乐的迪斯科,正是他们的年轻时代;而今天EDM(电子舞曲)中流行的所谓“House Music”,律动感极好,就是源自迪斯科——“House Music是从迪斯科的灰烬中诞生的”。
明日帝国里的中老人们,与如今大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们一个年纪,但当年却很可能是嬉皮运动的先锋。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与同期的中国隔开了的,远不止物理距离。相比较,欧美的嬉皮士们要更幸运一些,他们虽然也慢慢老去,当亲身经历的潮流,只是变成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