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是戏曲《牡丹亭》中的经典唱词。《红楼梦》中林黛玉经过梨香院听到此曲,“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 《牡丹亭》的女主杜丽娘身为官家女儿,从小贤良淑德、才貌端妍,因和一书生柳官在梦中相爱,梦醒后寻而不得,郁郁而终。

死前她嘱咐丫鬟将其画像埋在梅树下,后书生寻得此画,丽娘化作鬼魂,死而复生,与柳官终成眷属。
这才是爱情啊。 懂得爱,追寻爱,是生而为人的一大主题。

追溯至东晋,梁祝立下“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的誓言,山伯忧郁成疾病逝后,英台以身殉情,跳入山伯墓中,双双化蝶。 《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笑称:“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说,“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似水年华》里,已到暮年的文给英的信中写:“在青春过往的岁月中,我们珍惜那热爱,并且尝试着去证实爱,是可以没有理由没有距离,没有答案的一种东西。”

你想起谁,会有这样的表情
或许你我沉浮一世,也不会留下任何印记。但我们乐于传唱的,是执着而纯净的爱情。杜丽娘、程蝶衣也好,宝黛、梁祝也好,都在用生命追求爱。
爱没什么理由,情不知所起,才是纯粹干净的爱。但有人把爱当作长期饭票,有人把爱当作名牌包包。 最近的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令人失望的剧情走向和完全崩塌的人设正归咎于剧里的 “爱情观”混沌不已,令人堪忧。


小三凌玲用尽心机和手段要和有妇之夫陈俊生在一起,是看中陈俊生的有钱体贴,长久的利益考量下,她计算出眼前这个男人,可以负担她和孩子的后半生;陈俊生离开发妻,要和凌玲在一起,是因为他觉得凌玲是一个工作上的好助手,生活上的贤内助。


罗子君和贺涵,简直就是一场“莫名其妙的相爱”。罗子君爱贺涵,是因为他可以让初入职场的她完全依附和绝对崇拜,从贺涵身上她可以获得无限的关爱和资源;贺涵爱罗子君,只是他在柔弱女人面前“精神领袖”、“人生导师”的角色带来的自我膨胀。

剧中男女,没有任何两个人可以称得上“相爱”。如果非要说,也是假装在相爱。
我们在平庸无奇的生活中求而不得,或有缘无分,剧中人却完全削掉了感情这一部分,每一步都是宫斗般的算计。他们“相爱”的缘由与境界,在杜丽娘不顾生死的“至情”面前,不堪一击。
大概这也是大多数读者对这部剧集表示失望的理由。我们看着剧中人相聚,分开,纠缠不清,他们比我们光鲜,比我们貌美,但每个人都不曾想过要追求“不知所起”的爱情。

都市游戏自有它的丛林法则和残忍真相,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一个人的披荆斩棘,自然有其中的辛苦和心酸。但是想想自己的人生还有拥有“理想爱情”的可能性,就觉得整个人充满了力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像杜丽娘这样,对“至情”真挚的、疯狂的 、近乎决绝的追求与坚守,是否才是我们求而不得的“理想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