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山区里的“学区房”
网易图片 2017-07-21
当城里的家长琢磨着如何“砸重金住进名校学区房”时,甘肃省陇南市的深山里,一批“学区房”也在悄然涨价,山里的学童为了读书,不得不寄住在离家几十公里远的城镇学校,常年短缺的校内床位让附近的出租房摇身一变,成了山区里的“学区房”,住在里面的除了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还有一批陪读的老人。(本文为“2017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特别约稿)摄影/刘飞越 编辑/简晓君
2015年,陇南市乡中心小学旁的一个院子里只有七户“学区房”租户。图为2015年4月20日,甘肃陇南。为了上学,祖孙五人在租住的店(当地把租住的房子叫做“店”)里生活。最小的孩子还未断奶,她的父母便出门打工去了。
2015年4月20日,甘肃陇南。老人常年在租住的店里照看三个孩子上学、放学、起居饮食。住店的价格按人头算,每人每年500元,四个人一年就得付2000元。租来的“店”只有不到10平米,老人和小孩挤在一张炕上,分享着本来就不大的空间。
2015年3月24日,甘肃陇南。小军在租住的店里吃炒洋芋,身后的墙上贴着“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这是小军在某个想念爸妈的夜晚含着泪写下的。炒洋芋是上小学五年级的姐姐给他做的,父母常年在新疆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他和姐姐两人在店里生活。
与城里的天价学区房相比,眼前这片黄土房不只输在了硬件设施上,在这里,父母还往往是缺席的人。图为2015年4月17日,甘肃陇南,住店的孩子们。
2015年4月17日,甘肃陇南。老人和孩子在院子里合影。
从2016年开始,乡中心小学更名为“乡九年制学校”,并新增了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学制。校区南边旋即垒起了一排新房,里面住满了一批新来“住店”的孩子和老人,“小院的房租也跟着涨了”。图为2017年7月4日,在租住的屋子里,老人喝着茶,男孩钻到被窝里看手机。
中午,方学的奶奶准备生火做饭,确保孩子们中午放学后回到店里有热乎饭吃。老人常年在店里照看方学和两个妹妹。
傍晚,方学在租住店的院墙外蹭摩托车修理铺的无线网络,他正在下载电视剧《倚天屠龙记》,这是他最近最爱的电视剧,“每天能看四、五集,多的时候一天看八、九集。”
2017年7月4日,刚放学的四位小女孩,在雨中打着伞往住处走。据乡九年制学校的老师介绍说,这里95%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