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2760期:留守老人支撑起杨梅种植业 凌晨4点开始采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1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网  2017.07.22
留守老人支撑起杨梅种植业 凌晨4点开始采摘
本期作者:柴程 付丁 高曌


2760.jpg
四都村从明末清初开始种植杨梅,目前全村杨梅种植面积有400多亩,留守老人支撑起来了仙居绝大多数的杨梅种植。



1.jpg
​“杨梅红 ,子女归。”每到这个季节,独居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老年人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而今年,四都村陈樟龙夫妇的小女儿却因为婆婆生病而无法回家。每天早上4点多,陈樟龙都会上山开始采摘杨梅,他每天都会将最好的留给女儿和身在大连的外孙女。(摄影/法制晚报 柴程 视频/法制晚报 付丁 高曌)



2.jpg
陈樟龙人称“杨梅陈”,他在仙居种植杨梅将近30年,从年轻到年老,日复一日,除草、上肥、修剪、采摘,这些工序都是他和老伴以及像他这样的留守老人完成的。



3.jpg
蓑衣、斗笠,穿在陈樟龙身上的是最传统的雨衣,而这身“雨衣”却有着20多斤的重量。



4.jpg
到目前为止,仙居的杨梅还保持原始状态,上山的路泥泞不堪。



5.jpg
杨梅到现在也无法进行机械化采摘,依旧需要人工在树上采摘。老人们在山上挑选最红的、最饱满的,这样的杨梅才最甜。



6.jpg
陈樟龙的妻子最近格外注意新闻,很多地方的杨梅都因为雨水过大而损失严重。到目前为止,仙居地区的雨水还算正常,对杨梅口感的影响并不大。很多周边的老主顾没有减少收购,可是陈樟龙心里却有着另一本账。



7.jpg
人工贵了,各种费用也都在上涨,可是来买杨梅的都是老主顾,不能涨价。对于杨梅种植户来说,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却越来越低。



8.jpg
近几年,运送杨梅的索道才建成,这样就不需要人工往山下搬运了,而且这些老人也真的搬不动了。



9.jpg
上海的客户在山下的遮雨棚内验收着由索道运下来的每一箱杨梅。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jpg
陈樟龙说,现在年轻人都不上山,都在研究互联网+,也不知道都在电脑前敲打着什么。从去年开始,陈樟龙也在女儿的帮助下,在网络上进行销售。



11.jpg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陈樟龙用山上的杨梅树养活了全家,小女儿更是成为了大学老师。



12.jpg
看着杨梅日渐红了,可是小女儿今年却不能回来,陈樟龙在杨梅树间寻找最好的杨梅摘下,给小女孩快递过去。



13.jpg
中午11点多,忙碌了一上午的老两口终于可以歇歇了。



14.jpg
陈樟龙的妻子每天都忙碌在杨梅园和厨房间,以前照顾女儿们,现在就剩下老伴和杨梅园。



15.jpg
简单地将前晚的剩菜剩饭热热就是午饭了,山上做饭很不方便,为了节约时间和体力,夫妻俩在山上都是凑活着吃饭。



16.jpg
下午2点多,结束了当天的采摘任务,陈樟龙和其他杨梅种植户共10余人完成了一名上海客户的2000斤预定采摘。陈樟龙算了下,除掉成本这一上午的利润不足千元。



17.jpg
陈樟龙小心翼翼地把精挑细选的一箱子杨梅交给了快递员,他再三嘱咐快递员要小心邮寄,因为这是他给外孙女的。3天时间,每天早上4点上山,24小时之后,外孙女就可以吃到家乡的杨梅了。



18.jpg
累了一天,陈樟龙拿出外孙女的照片看了又看,“一年多没见到了,又长大了”,这张照片被他反复摩挲在手指间。



19.jpg
四都村从明末清初开始种植杨梅,目前全村杨梅种植面积有400多亩,留守老人支撑起来了仙居绝大多数的杨梅种植。杨梅红,子女归。不知明年此时将有多少子女归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9:03 PM , Processed in 0.0483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