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9|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1363期:高跷助力全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6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图片  2013年09月24日
中国人的一天:高跷助力全运
辽沈晚报


1.jpeg
因为要参加第12届全运会开幕式演出,64岁的姜载春和队中的44位演员一样,每天清晨都踩着一副高跷满村的跑。由于队员们大多都是普通农民,平日里田间地头很少有人认出他们演员的身份。但每当演出时,他们如同星火般,从各个村庄赶来聚在一起,心有灵犀地掀起一层层欢腾的波澜。辽沈晚报  图/文  姜旭  



2.jpg
今年64岁的姜载春,已经踩了40年高跷,平日里靠种田为生,别看鞋破得不像样,登上高跷跑起路来没几个人能赶上他。



3.jpg
他那高高的身影仿若巨人一般,脚踩双跷稳健的小跑却像孩子一样。身为治保先进的他在村里妇孺皆知,而他身为一名海城高跷队员使他成了海城的名人。



4.jpg
姜载春扮演高跷队中的媒婆.由于是反串角色,表演前要化妆改扮,用他的话说,“女人有的化妆品我有,她们没有的,为了夸张角色,我也有。”



5.jpg
外孙“大圣”是姜载春的模特,他把反串的媒婆行头,戴在了外孙的头上仔细检查,不时会从院门口传来祖孙俩的笑声。



6.jpg
高跷就是海城人精神的缩影,他们的质朴与坚韧,化作对高跷秧歌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7.jpg
高跷男队员的年纪普遍偏大,长时间反复训练,双腿的负担很大,但训练时没有一人下跷休息。



8.jpg
一组叠罗汉造型要反复的排练很多次,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还有默契,对于平时分散在各村田间地头的演员来讲,看着如此心有灵犀的配合,唯一不满足的人只有严厉的导演。



9.jpg
杨敏导演对于队员们的每个动作,每个表情的要求都十分严格,看不顺眼就会走入对中亲自演示。



10.jpg
为了美观,高跷被遮在演出服下,炎热的训练日里,每次训练结束后,高跷都会被汗水浸透。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演员在一遍一遍地对着模拟的观众致意。



12.jpg
狭窄的半地下室就是海城高跷队的大本营,虽然空间狭小,但演出的道具服装一应俱全,包括队员们平时练手绢也在这里。



13.jpg
长时间在团里训练,自己家里种的两垄毛豆长得不是很好,姜载春“忙里偷闲”,回到家中翻地,翻完就要回团里继续排练。



14.jpg
就要上全运会了,平时姜载春都自己在家理发,这次破例来到村头的理发店好好收拾一下,店主回忆老姜头上次来剃头是去奥运会前。



15.jpg
早晨5点多,炕上的外孙还在睡觉,64岁的姜载春就开始准备在海城的最后一次彩排。



16.jpg
演员们化妆的地方很简陋,随便在小区里找个水泥台子就是他们的梳妆台。



17.jpg
为了节约成本,每一个头饰都是高跷队员亲手做出来的,海城高跷传承人、团长邢传佩笑称他的队员都是“特种兵、多面手”。



18.jpg
一板一眼的表演,使队员们的身体负担很大,不过身为十二运开幕式的领头队伍,一个动作至少要重复5次。憨厚的笑容里泛出农民的质朴,即便负重彩排,也很难看到队员们的愁容。



19.jpg
高跷队员休息时只能坐在车上,一般休息时队员们只能紧跷带,却不能松高跷带。因为一般休息只有5分钟,如果跷带松了很容易受伤。



20.jpg
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排练,海城高跷秧歌队带着海城人独有的热情来到了沈阳奥体中心,为十二运助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9:03 PM , Processed in 0.0509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