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7-7-15 11:54 PM 编辑
金刚经讲录(6)《金刚经》奥义六论之五
2017-07-15 胡晓光 大象佛学图书馆
第六讲 《金刚经》奥义六论之五
(五)依三解脱门义解《金刚经》义 三解脱门者:一是空解脱门,二是无相解脱门,三是无愿解脱门。
据《瑜伽师地论》中云:“三种解脱门亦由三自性而得建立。谓由遍计所执自性故立空解脱门,由依他起自性故立无愿解脱门,由圆成实自性故立无相解脱门。”由此可知,三解脱门是对治三自性义,凡夫之人不解三自性义,于三自性义生三种颠倒,执有体,执有取有作,执有相。
《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破遍计所执自性。玄奘译本《金刚经》中讲:“若世界是实有者,即为一合执。”义净译本《金刚经》中讲:“此聚执者,是世言论,然其体性,实无可说,但是愚夫异生之所妄执。”实有法体是一合执,也就是遍计所执自性,于凡夫位,执为有,于圣者位则毕竟空,故此以空解脱之。
《金刚经》中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隋译本《金刚经》中译为:“法住心发生应,无所住心发生应。”玄奘译为:“都无所住,应生其心”。义净译为:“应生不住事心,应生不住随处心,应生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心。”
几种译文虽有不同,其义乃通,且又可互训。这句义是基于不落实执实取,因一切法缘起无性。这就是无愿解脱门,也就是菩萨的无住涅槃境界,是依依他起自性而建立。依此义理推而行之,就是菩萨广大利他之行,如布施法则是三轮体空,心不取相,如如不动,故为无愿解脱门也。无愿不是无记断灭,而是无住无妄念也。
《金刚经》中讲:“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这就是无相解脱境界,也就是圆成实自性。灭尽有想,实证毕竟空性。从上会通《金刚经》文句与三解脱门义,是完全相应的。
《金刚经》实在是修行菩萨法的无上宝典,不论从那个角度来讲,《金刚经》都是具足菩提道次第的。佛法是以佛经为根本依据,因为佛是圣人,佛经是佛所亲口宣说,具有权威性。我们学修般若波罗蜜,要以《金刚经》为根本法本。
《金刚经》不但说理圆满,也是重视实行,而且是金刚心行,波罗蜜是到彼岸之义,如不实行,岂能致佛彼岸也。《金刚经》的“信”是深信般若,《金刚经》的“解”是真解“般若”,《金刚经》的“行”就是金刚行。《金刚经》的“证”就是佛之法身——金刚身。
三解脱门是转识成智成就金刚心智的八道唯一方便。它摄尽一切无漏行。无漏行就是清净心行。清净心就是无相、无住、无妄念,是平等心、直心、慈悲心、出离心、欢喜心。学般若成佛道目的就在于净化这个清净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依正庄严,皆由心生,转识成智、三解脱门都是对治妄心成就净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