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1|回复: 2

[人世间] 《网易视觉精选系列》:“七一”特别策划:香港森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7-13 11:34 PM 编辑

“七一”特别策划:香港森林
网易图片  2017-07-01


1.jpg
在经历了155年的沧桑后,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的20年来,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此,他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生活的位置与重心,把热血寄托于当下,用生命浇灌着这片香港森林。摄影/尹夕远 编辑/纪珂



2.JPG
从跨海大桥上远眺深圳。
深圳与香港之间一共有8处口岸,20年来,从深圳入港越来越方便,大陆一线城市与香港经济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即使周末过境人数激增,通关过程也不会比40分钟更多了。香港的核心区域在维多利亚港两岸,过关后,大部分人群会搭乘不同的交通方式,涌向油尖旺与中环。



3.JPG
一个白人姑娘在重庆大厦寻找自己预定的背包客栈。
相对于外面的尖沙咀核心区,重庆大厦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陈旧、昏暗、鱼龙混杂,每天一千余张廉价床位提供给前来投奔的人,背包客、小商贩、避难者云集在这里。



4.JPG
一个来自印度的男孩在重庆大厦门口招揽住宿生意。
重庆大厦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全球化最佳案例”,对于来自亚非各国的商人、劳工和避难者来说,这座十七层建筑是他们的天堂。这里可以找到无需合法身份的工作机会,几百家便宜的旅馆和地道的西亚与中东美食。



5.JPG
大厦附近的一间印度人开的理发店里正在播放印度板球联赛。
这里虽然是香港,但内部完全属于另一番天地,各国人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



6.JPG
一个走路摇摇晃晃的西亚男子穿过重庆大厦污秽的后巷。
重庆大厦去年曾爆出女孩被性侵的丑闻,这里的建筑结构和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7.JPG
港式茶餐厅窗外,正在谈生意的中东人。
有些人在重庆大厦混不下去回国了,也有些人在这里打拼成了白领,许多人靠倒卖手机到第三世界发了家,这个产业涉及到深圳手机工厂,香港重庆大厦门店以及亚非拉各国,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8.JPG
一个手机店的老板正向来访的印度商贩探讨手机市场的趋势。
有传言“非洲大陆一半以上的手机是从重庆大厦流通出去的”。传言有真有假,但重庆大厦的的洞穴深处,缩影了三千宇宙,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异乡人,也自有其传奇出处。香港对第三世界的包容,令人称奇。



9.JPG
旺角广东街,老港人来到市场为晚饭购买食材。
油麻地,尖沙咀,旺角,合称油尖旺地区,是香港风韵的代表,虽然游客数量的逐年上涨让这里地价飙升,商业化严重,但老港人依然在这里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



10.JPG
夜晚霓虹闪烁,旺角开始展露其千姿百态,这里是香港夜生活的核心。
除了美食、商铺、街市透露出的浓浓港味,油尖旺地区的一些传统行业,也会让身处飞速发展环境的大陆游客回想起往日时光。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算命先生正在给两个年轻女孩看手相。
一些处在灰色地带的传统行业在夜色中开始活跃起来,歌室、舞厅、麻雀馆、抵押行、算命摊、露天卡拉OK,客人大部分是香港本地人。大陆早已消失的这些民间光景,却于香港肆意扎根在都市的最核心,看似与周边的便利店、高架桥、购物中心、充电汽车格格不入,霓虹掩映下,却又相得益彰。



12.JPG
深夜果栏街上搬运水果的工人。
旺角果栏街曾经黑社会云集,江湖争斗不断,随着香港回归和社会形态的改变,当年的大哥们慢慢都退隐于合法的营生里了。



13.JPG
一辆红VAN停在旺角路边等客人。
旺角夜生活丰富,交通方式也十分便利多样,在香港流传一句话“无论多晚,只要你到了旺角,就能找到回家的方式”。



14.JPG
观塘坪石邨。
香港多山,地皮十分宝贵,人口密度排名全球前四,私人住宅超过一半的实用面积小于5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更是只有约16平方米左右。许多公屋都建的极其狭窄,户型很小,以承载更多人口。



15.JPG
鰂鱼涌的海山楼。
楼与楼之间因为挨得太近或直接相连,几乎形成了天井式的空间,这是香港楼房的常态。



16.JPG
彩虹邨,也是香港最早期兴建的公共屋邨之一,位于九龙黄大仙区。
为了让紧凑的楼房看上去不那么压抑,政府极力在建筑外形和色彩上做文章,希望能让氛围活泼一些。现时香港一半的居民均居于公共屋邨。



17.JPG
一位老人正在楼道散步。
南山公共屋邨位于石硖尾和又一村之间,又称九龙仔。



18.JPG
游客在天星码头自拍留影。
油尖旺地区的最南端,隔江而望,是中环的建筑群,透过天星码头即可目及此处。画面推至半山,玻璃材质闪烁着“财富”的注脚。



19.JPG
位于中环的苹果零售店。
中环作为香港经济的心脏,聚集着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



20.JPG
德辅道中,写字楼内的员工在下班后穿过马路。
在中环,超过23万金融雇员以占比6%的劳动力贡献着全港18%左右的生产总值。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维持着金融心脏的运转。这里聚集着财富和精英,也聚集着高效和残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08: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荷里活道一家高级餐厅外,几名员工正在聊天。
半山是香港知名的富人区,从海边开始,越往山上走,居住的人也就越有钱,形成明显层级。相对德辅道两旁高耸的写字楼,半山诠释着中环生活化的一面。



22.JPG
荷里活道转角处,一对老夫妇的铁皮档,他们靠回收垃圾和修鞋为生。
中环不只有商业丛林,经济法则,也有人情冷暖和老伯开了几十年的旧店。现代化商业中心的背后,被800米半山扶梯划开一道叫“生活”的口子,扶梯而上,是香港的旧蕴与情怀。



23.JPG
天水围,一位老人走过空地。
香港也不全是包容与多元的美好,中环以东,从金钟坐车,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悲情城市“天水围,这个远在新界西北边陲的地区,八成房屋为“公屋”。



24.JPG
天水围内的其中一片公屋。
公屋是香港政府为经济能力低下的人提供的廉租房,申请资格为月收入在1.125万港元以下(约合人民币9800元)。



25.JPG
天水围离深圳一水之隔,从公屋的小窗外望,隐约可以看到深圳湾和对面的蛇口。
许多大陆姑娘嫁给香港男人,居住在天水围。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托身于此。老夫少妻,贫穷,家暴,在这片看似宁静的水泥丛林里不断上演。



26.jpg
两个深圳孩子放学后在天水围车站等公车回家,她们要先做公车到深圳湾口岸,然后过关进入深圳,再由等在那边的家长接回家。
20年来,跨境上学的儿童越来越多,他们的经历和心理问题也备受关注。



27.JPG
每个人心中有一个哈姆雷特,却不止有一种香港。在城市屋邨拥挤的窗棱间,在旺角黑夜炫目的霓虹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生活着,就像中环地铁站的13个出口通往13个不同的街区,你也一定能找到一个出口,去往你希望的地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8:51 PM , Processed in 0.0639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