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2|回复: 0

[人世间] 《发现》:香港墓地告急 何以入土为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墓地告急 何以入土为安?
搜狐图片  2015-12-10


1.jpg
香港是全世界最拥挤,也是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这里人头攒动、寸金寸土。亲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也是麻烦事。近期,港府发布了一份报告,称未来3年里,公营骨灰龛位几乎没有供应,而私营龛位也会出现严重短缺。香港留给死亡的土地十分有限,在这里生活过的逝者,何以入土为安?摄影:Kin Cheung/ AP 编辑:牛格



2.jpg
【排号死亡】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720万人生活在400平方英里的多山地区,其中很多地方还被建成了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香港房价大约为每平方米15万港币,而一些私营性质的壁龛价格超过10万港元,这意味着,死人的墓地价格比活人的住房还要贵。政府建造了许多骨灰安置所,但仍然供不应求。像北京人买车要摇号一样,香港人要等上6年,才能有政府许可的骨灰安置龛位。灯红酒绿是生命的景象,属于死亡的,是一座座拥挤不堪的墓碑山。图为11月27日,来来往往的行人穿过拥挤的旺角。



3.jpg
【香港在“衰老”】香港龛位严重短缺的背后,老龄化问题也是重要的一面。政府预测,老年人占全港人口的比例,将从2014年的15%上升至2024年的25%,而每年的死亡人口将从2010年的42700人上升至2020年的50300人。目前,香港持牌殡仪馆只有7家,火葬场也只有6个,但2014年香港死者火化数达到了37900多宗,持牌殡葬服务,根本不足以应付日益增长的需求。图为12月1日,一位老人正吃力的走上万福寺的阶梯。万福寺既是香港的旅游胜地,又是一处非法骨灰龛位安放地。



4.jpg
【复杂的丧事】对中国人来说,入土为安是死者最好的归宿,所以大多数国人都想死后葬入大地。为了安置去世的亲人,几代香港人一直遵循着一种惯例:在山上或海边争夺最好的墓地,或花一笔数目不小的费用买个玉质骨灰罐,并办一场复杂的丧事。图为11月28日,一位女士抱着为父亲烧去的冥币在祈祷。



5.jpg
【18个月等龛位】Chui Yuen-sing是香港的一名大学退休老师,他的母亲2015年4月离世,为她举行火化仪式后,他把骨灰收置了起来。Chui的打算是,等上18个月,悼念馆就有龛位了,如果等不上,他就把母亲的骨灰送回大陆,或者用“更大胆的方式”。图为11月22日,一名男子走过满是放置骨灰盒的墙壁。



6.jpg
【更大胆的方式】Chui说的“更大胆的方式”是指“把母亲的骨灰抛洒在公园”,“但如果我真这么做的话,可能心里很难过得去”,中国人的想法,还是要葬在比较好的地方。Chui所面临的,正是香港要如何安置这720万人或生或死的问题。建筑用地紧张,房价不断上涨,冲击着人们丧葬的传统。图为11月30日,香港一处公墓里的墓碑。



7.jpg
【“绿色丧葬” 升级版】1960年起,还是英属殖民地的香港,行政长官便鼓励遗体火化,来减轻人口激增对墓地的需求压力,几经努力,现在香港的火化率在90%以上。但从2007年开始,政府又提出新的“绿色丧葬”,倡导将亲人的骨灰撒在花园和大海里。但在一个习惯于长久供奉祖先的社会里,很多人视此为大逆不道。中国传统里,讲究让去世的亲人回归故里、入土为安,或将其骨灰保存起来,以便子孙各代都可以祭奠,同时也受先人的庇佑。图为11月22日,数千坟墓占据了大半个山丘,而山的背面紧紧贴着高高的居民楼。



8.jpg
【绿色丧葬遭遇传统观念】香港政府想了很多方法来推广绿色殡葬,比如征募名人做宣传,但很多名人不愿意与这种有消极暗示的事情扯上关系。另一方面,官方还必须和生意兴隆的殡葬店竞争。Jeff Lin在香港经营一家小殡葬店,他的看法便是,政府应该把精力放在盖新墓地,而不是推广绿色殡葬上,“‘对不起,我们没足够的地方安葬你祖父了,你可以考虑把他的骨灰扔到海里去,’政府对大家说,不公平,”他说。“解决丧葬问题,是政府的责任。”图为11月25日,骨灰龛位店的老板Cheng Chi-Kit正在上香。这家店的很多骨灰盒都等着能有地方安葬。



9.jpg
【一个说服的案例】政府职员Lam Ming-wai的父亲2012年过世,他回忆说,当时他向母亲建议,尊重父亲的遗愿,去海上抛撒父亲的骨灰。但母亲大发雷霆:“他的遗骸会被鱼吃掉。”两人的争执持续了几天。最后,他说服了她。他向母亲保证,会在附近的纪念花园里挂上父亲的名牌,这样她就每年能有个地方跪拜祈祷,送上香蕉和菊花。图为11月28日,香港九龙区的一处坟墓,墓上的人像已经模糊不清了。



10.jpg
【骨灰做宝石】龛位紧缺,抛洒骨灰又不被很多人接受。这是两难的抉择,一些商家却想到了更疯狂的解决方案。3年前,Sage Funeral Services在韩国的一个实验室,用高压将骨灰制成宝石。这家公司的销售总监Betsy Ma说,最开始人们都认为这个想法太疯狂。许多中国人觉得携带死者物品会招来鬼魂,但骨灰宝石,随着观念的开放,还是慢慢流行了起来。图为12月2日,Besty Ma手捧水晶珠,而这些水晶珠是用骨灰制成的。



11.jpg
【私营殡葬所推行发牌制度】除了有政府提供的公营祭祀壁龛,香港还有私人运营的场所,但费用很高。在港府发布的报告里,2010年底至2015年中,违规私营骨灰安置所,由52家增至124家,增幅超过了一倍。而2016年开始,政府就要开始着手管理这些私人运营的场所,实施发牌制度,这意味着随着土地使用和安全方面的加强,龛位短缺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图为10月20日,一处私人运营的骨灰安置所,三面墙都紧凑地存放着不同人的骨灰,亲属上的香和烛在慢慢燃烧。



12.jpg
【面向深圳的“超级殡葬城”】为了解决龛位短缺的问题,香港政府于2012年提议,在临近深圳罗湖口岸的沙岭开建超级殡葬城。建成后将提供全港首个包括殡仪馆、火葬场及骨灰龛等一条龙殡葬设施服务。如果所有程序顺利,沙岭超级殡葬城将于2022年落成,分阶段提供逾20万个骨灰龛位,每年可提供17.8万个火化时段的火葬服务,成为香港未来的主要殡仪及火葬场所。但这一做法,在河对岸的深圳,引起了轩然大波。



13.jpg
【反对“厌恶性”设施】殡葬城属于“厌恶性”设施,不论是兴建殡仪馆、火葬场还是骨灰龛,常常遭居民反对。国人对居住在殡仪馆附近很是忌讳,长期以来,殡仪馆气氛凝重,成了“不吉利”的代名词。殡仪馆建设一方面因是民生工程而受欢迎,一方面又因涉及民俗心理而遭反对,其本身存在悖论,因而选址注定是道难题。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今年年初承认,殡葬设施建设进度缓慢,至2015年7月,只有两个小型项目完成,16个项目仍未制订时间表。不过与深圳一河之隔的北区沙岭兴建骨灰坛计划,已获区议会支持,如获立法会通过,如期施工,将在2022年投入使用。图为11月28日,香港九龙,布满坟墓的小山上紧挨运动场。



14.jpg
【拥挤的“最后栖身所”】大学退休老师Chui Yuen-sing是幸运的,他最终等到了一个家庭壁龛位,于是他可以不再实施他的“大胆的计划”,把母亲的骨灰撒入公园,而且还可以把葬在大陆的父亲的骨灰接回来,同母亲的放在一起。然而在这个活人、死人都在为地竞争的城市,还有更多的人在忧虑,在等待。图为11月27日,香港居民楼群夜景。



15.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8 03:23 PM , Processed in 0.0348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