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文预警,多图预警】
这是一篇全析长文。

先给结论吧。
这是一部近几年少有的,结构如此完整如此细腻,节奏如此准确,悬疑如此新鲜且精彩的电影。
打分的话,起码是一个优秀的分数。(当然,也不能给一个顶级分)
【基调】
之所以先跟大家聊“基调”,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基调定的特别好。
不太优秀的国产片和不太优秀的好莱坞悬疑片和惊悚片,如果探究根本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它的基调定的不好。
大部分时候是过于简单粗暴地用冰冷的弦乐,靠阴暗的打光、诡异的背景音乐以及莫名其妙的慢动作镜头以及突然调转镜头出现一个简单粗暴的恶心玩意儿来吓唬人。
其实,真正纯粹的悬疑是不惊悚的。
诡异的好奇心和惊悚是两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像《谍影重重》系列就做到了设置悬念,但是完全不吓人。当然了,大部分悬疑电影喜欢给一点惊悚的氛围,这样可以带动情绪。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给出多少惊悚成分就是一个艺术活了。我觉得这部电影给出的惊悚感恰到好处。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抱着想看悬念的心态去看这部电影的,那么你一定不会失望,因为整个电影抽丝剥茧,一层一层(剥开我的心?捂脸哭)打开发现最终的悬念谜底。
你会提出很多疑问:
这对夫妇肯定不是好人,那么女主角是不是跟他们俩一伙儿的?
这对夫妇肯定不是好人,弟弟看起来挺傻逼的,他会不会最后来一个剧情反转,其实他是个好人?
这对夫妇肯定不是好人,但这两个古怪的黑人有没有可能其实并不像他们看起来那么简单,其实也有可能是坏人?
这对夫妇到底想要这个男主角干啥?不会真是性奴吧?(问号脸)
我们一边看一边产生了这些疑问,然后又跟着剧情一个接一个把这些问题揭开。这其实就是良好的观影体验了。(最恨那种抛出疑问,最后不解答,或者直接告诉你这特么是一场梦,一场幻觉……)
也许有的观众会觉得男主角能不能逃出来是一个疑问,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疑问。
这个电影属于逃亡类题材,好莱坞的这个题材电影是非常成熟的,有时候是一个团队逃亡,有时候是两个人逃亡,不论是几个人逃亡,第一核心逃亡主角是一定会逃亡成功的。要不然,大家看完电影会茫然若失,这会冲击观众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
除了序幕那场戏以外,电影的前 20 分钟,一直把男主角放置在一个祥和的环境氛围当中。但是电影却通过怪异的慢镜头运动,让所有的细节都彰显地那么吊诡。再配合节奏怪异的管乐和打击乐,给氛围上了一个“一切微笑皆是为了杀戮”的基调。

【举几个细节例子】
本片的优秀桥段、细节的例证有很多,我挑了几个跟大家分享一下。
1. 通电话
在男主角发现一切不太正常之后,就疑神疑鬼地给哥们儿打了一个电话。


这句台词很厉害,强调了没有大脑的低级神经还是有操控能力的。
这次跟哥们儿通电话是一个结构上的功能性设计,要让观众对本片故事的基础设定有所了解。
因为关于催眠的故事,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一些,但是有的催眠故事比较平凡,有的比较夸张,有的甚至神乎其神。催眠真正能做到的程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电影要表达的是,在本故事中,催眠可以让人做到什么。
(我本人是心理学专业出身,对催眠有一点了解,说的不准确请大家轻喷……据我浅薄的了解,催眠并不能够使得被催眠者做出明显违背自身原则的事情,因为催眠的根本都是自我催眠,所以,一个不想自杀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催眠自杀。)
再之后,哥们儿马上又对这个故事的科幻设定进行了一个明确的阐述。告诉我们脑移植是完全存在的,而且成功率并不低。
2. 流泪


这个流泪的桥段就是优秀电影跟普通及格电影的区别了。
这个流泪有两个作用:
第一,在观影效果上,给观众造成非常强烈的诡异感觉,让看的人毛骨悚然。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增加观赏性、娱乐性。
第二,这个细节是它的科设的完美呼应。
在移植了大脑之后,其实人体内还会有一些低级神经中枢是仍然可以发挥作用的。这些低级神经中枢甚至可以让这个移植过来的新大脑“回忆”起之前的记忆。(其实是意识重构)
催眠的作用就在于要抑制这些意识重构。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最后闪光灯是可以唤醒爷爷的本体意识的。(虽然这是一部悬疑片,但是它仍然需要一定的科设,它并非一部完全建立在现实生活设定上的悬疑片)
关于演技,再忍不住多说几句:有时候好莱坞演员的强大真的是令人震惊,随便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女演员,就能把如此高难度的戏份把握的炉火纯青。
这个女演员叫 Betty Gabriel,国内的各大网站都查不到她的官方中文译名,可见是多么不出名。但其实这个对表演要求非常高,需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1 诡异感;2 一种老人尤其是老太太才会有的和蔼感或者说是虚伪的和蔼感;3 同时要流泪。
当你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看到这个桥段会觉得非常诡异,但是当你知道她是个老太太,是女主角的奶奶的时候,你又会觉得她的表演十分符合一个伪善的老太太的形象。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女演员来说是非常难的。
我猜想,国内的年轻女演员即便是化了老人妆,也很少有几个能演出这种老人效果,更不要提不化妆的情景。
3. 手机



男主角上楼,全场人都安静下来,女主角马上跟上去看看有没有什么例外。
男主角发现手机没电了,而且被人拔了充电器,然后女主角情感安慰一波。马上女仆就来行为解释一波。
其实平庸的国产片跟优秀好莱坞电影的差距很多时候都是体现在剧情结构是不是足够精确、严丝合缝。
【关于大高潮】
有的朋友认为大高潮太短了,其实,要知道,并非场面暴乱才算高潮(当然,把场面弄的又大又爆是很好的一种推进高潮气氛的手段,大部分电影都不能免俗)。
要讲好一个大高潮,前面要进行的铺垫必须足够多才行,要不然,一个没有前铺后垫的高潮,永远都只是讲故事的人在自 high,而听故事的人一脸懵逼和茫然。
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为了最后的大高潮,前面做了多少个细节铺垫。
为什么最后移植手术的人是瞎眼老头?

回答:因为他出钱最多。
前面有一场戏是大家在玩儿 bingo 游戏。其实这场游戏并非 bingo 游戏。有的朋友在看的时候觉得困惑,因为自己不知道 bingo 游戏怎么玩。
其实知道不知道 bingo 游戏的游戏规则完全不影响对这场戏的理解。
(既然提到了,就简单说一下吧,没兴趣的童鞋直接跳过就好。bingo 游戏的规则大概是这样:主持人给每个玩家发一张手卡,每张手卡都是 5x5 的数字格子,最中间的地方是空白的。玩法有很多,比如有一种是由主持人报数字,横竖斜连起来算赢。当然,算赢的方式也有很多。)
其实这并非一场 bingo 游戏,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拍卖竞价。而拍卖品不是别的,就是男主角的身体。
最后几个镜头交代的非常清晰,(不过非常快,而且又是跟湖边的男女主角对话穿插叙事的,很容易被忽略掉。)老头比划了价格的手势,然后不停的有人举出自己的号码牌,最后老头出了“10”的价格,大家相互看了看没人出价,这时候瞎眼老头举了牌子,他决定要这个男主角的身体。





成交的手势之后,镜头告诉你,成交对象。

当然,这个铺垫本身也是跟前面的线索紧密相接合的:前面的连椅上,他鄙视这群人,说他们根本不懂。这其实不是骗男主角的话,而是他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理解成一个心理变态的艺术家,对其他心理变态的普通人的一种傲娇的鄙视。所以最后只有他自己识货,也是情理之中。
关于这场游戏的解读:
两种可能:
1. 这是一场公平的交易洽谈会,出价合理的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决定谁最后获得男主角的身体。(可能性较大)
2. 一直以来都是瞎眼睛老头牵线使得男女主角认识,以便获得他的身体。交易有一点猫腻。
当然,也存在能同时解释两个可能的答案:老头想要这个黑人男主角的身体,于是找到绝命镇夫妇投资帮助自己,但是后来的价格没有完全谈拢,于是绝命镇夫妇觉得还是有必要开一场交易洽谈会,来商定一下最后的交易细节。
死亡凝视


我只能说,这个镜头给的特别准确,换其他任何的方式都是不行的。
通常在表现一个人发现一个细小的东西并凝视它的时候,是一个中镜头或者远镜头,然后慢慢把镜头推进,关注的点逐渐放大。也就是说,通常会使用一个男主角的第一视角镜头。
但是这场戏却不能这样,因为他必须要让你看到,男主角的身体其实没有完全捆绑住,是可以俯下来的,这也就让观众在看到后面他从耳朵里面掏出棉絮的时候自然而然联想到前面的这个镜头,观众会明白,他是可以用手够得到耳朵的。
至于为什么前面的其他人没有想到这个方法,也是跟男主角的独特性有关系,他因为小时候所经历的母亲死亡,而会在自己坐的地方不停的抓挠扶手。(俗话说,闲着爪子挠墙根,还是有它的生存意义的……)
迎接

派对开始的时候,园丁去亲切的迎接这些宾客,并且与他们热情的拥抱,这显然不是园丁身份该做的,这个细节也给的很准确。
又见打电话
就连哥们儿要解救男主角的时候,给女主角打电话,都在之前做好了铺垫。他企图诱引女主角多说话从而露出一些马脚,但是女主角轻车熟路,直接拿之前电话里面的基友嫉妒贪图她美貌说事,根本不跟他聊正题。
【大高潮的细节丰富性】
1. 打晕弟弟

用的是一个黄色的球。而且,这里的心理建设特别到位,电影没有让第一次动粗的男主角一下子就杀死了这个蠢弟弟,而是手下明显留了情面。当然了,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手轻重,不知道杀人需要多大的力气。
2. 杀老头(女主爸爸)

男主角明显更恨这个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
杀他的时候用的是鹿角。这种华而不实的道具完全是为了电影的丰富性和娱乐性服务的。在那种情况下,正常人即便想到用这个,也会换一个更稳妥的凶器吧?我看那把王麻子菜刀就不错。
3. 杀催眠师(女主妈妈)

男主角在干掉了这家的两个男人之后,明显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气势,他夺过她手里的匕首,用匕首刺死了她。让你丫催我,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4. 杀女仆和园丁(其实就是女主角的爷爷奶奶)

其实杀掉这两个人的过程也是揭秘这两个角色的真实身份的过程。
在前面的照片盒子中出现过女主角跟这个园丁的亲密合影,但是很多观众估计分不清黑人长相,而且镜头走得也很快。当然观影经验丰富的人,在看到这些镜头的时候,即便是没有认出来,也会知道,这里面会有园丁的照片。
5. 杀死弟弟

用了一个门把手类似的东西吧。
6. 杀死女主角
大家注意啦!
其实,杀掉女主角是非常难处理的。
因为无论男主角经历了什么,他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还是一个深深爱着女主角的善良纯情小伙子。所以,他杀了女主角的弟弟、父亲和母亲之后,直接走出房门打算离开。
让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女朋友,在剧情设计上,还是有点不好处理。
但是,优秀电影总能给满意的答案。那就是让前男友来。
让我想起那么一句话:你有什么情感问题是处理不了的吗?没关系,交给你前男友处理。
7. 唤醒园丁
这个铺垫想必大家都看到了,用的是闪光灯。 很到位~
要让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死法。
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死亡凶器。
讲究~
【可能是本片最重要的细节】
如果这个细节你没看到,也许不应该怪你,应该甩锅给字幕组,因为他们没看懂电影。(要不然就是看懂了,故意翻译错。也可能是他们能力有限,不知道怎么把这个翻译出来)


当男主角用闪光灯不小心把这个派对上的黑人唤醒之后,这个黑人说的不是“滚出去!”而是“快逃离!”
这部电影的名字翻译成逃出绝命镇。这个黑人说的就是本片的题眼:Get Out!
你看这个黑人哥们儿的眼神,那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崩溃的焦急,他深知自己已经没救了,所以拼命让自己的黑人同伴逃跑。
【结构】
其实这部电影是我看过的电影里面大高潮占比很高的一部。
这部电影一共有 104 分钟,而大高潮开始于第 64 分钟,也就是说,大高潮占了总片长的将近 40%。这比通常的三幕式结构的电影要高一些。
通常,标准长度 90 分钟的电影是在最后 25 分种开始大高潮。并且,一般情况下,电影会留出最后 5 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处理一下结局,而这部电影只用了一个镜头一场戏 1 分钟不到的时间来处理结局。几乎整个 40 分钟都在 high。
【女主角的角色功能】




直到最后,男主角仍然在试探,想知道女主角到底是知情还是被催眠洗脑了。老太太问为什么突然离开,他让她帮忙解释一下,他觉得,如果她跟父母不是一伙的,应该会帮他解释一下,但他失策了,女主角面对这种场景已经驾轻就熟。
【逃生】
男主角的逃生经历了三个关键结点:
棉絮→闪光灯唤醒园丁→朋友解救
这三条缺一不可。
(男主角的逃生一定要既困难又复杂才可以,要不然前面这么多人次,为什么只有他能成功逃脱,并 K.O.全家人呢?必须得是 实力 + 运气 并存才行。)
来看看他面临的困难到底有多少重?
绝命镇父亲:哲学说教,思想洗脑
绝命镇母亲(核心环节):催眠术控制
绝命镇弟弟:粗暴的武力
爷爷:善于奔跑的高大黑人青壮年
再加上刚刚重点分析过的,他一直以为跟他是同阵营的卧底女朋友。
他要全部冲出这些困难才能“逃出绝命镇”。
【关于主题】
也许有些观众会觉得这是一部宣扬种族平等的电影,但其实这个观点不太准确。因为,其实这里面的绝命镇家庭之所以屠杀黑人并不是他们歧视黑人(当然,他们也并没有尊敬黑人),而是因为他们觉得现在的时代流行这一款。
他们也喜欢这一款的人,所以他们就剥夺了他们的肉体。也就是说,其实我是倾向于认为,老头所说,如果奥巴马还可以竞选,他还会投票给奥巴马这句话的。
今天的时代,大家喜欢黑人的身体,我们就换成黑人的身体;等到明天,大家开始都纷纷喜欢黄种人的肉体了,也不要紧,我们就再换成黄种人。
这并不是种族歧视,这是一种心理变态。
因为如果再将来的某一天,开始流行金发或者褐发或者纤瘦的人,不管流行什么,他们家族都会把这些人弄回来,然后为自己所用。


(这句话不是这俩人说的,是瞎眼老头说的)
夜里的时候,女仆还在对镜子梳妆,很臭美,说明老太太还是很喜欢自己的样子的,起码审美上没有歧视。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你鄙视他,你应该不会愿意长成他那个样子)
【如果让我强行找点缺点】
1. 女主角人设
我觉得女主角的定位过于强调功能性了,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性化处理。
前中期一直是一个纯情少女,仿佛对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知。夜晚来临,突然爆发,感觉这个设定有那么一点点过于功能化。但是,以我可怜的小智商完全不能给出一个更优化的处理方式。
(女主角根本不知情这种处理我也想过,但是,这需要每次让女主角都主动去喜欢身体好的黑人,而且每次都带回家,然后每次都被父母洗脑催眠,这个难度有点太复杂了。有点多此一举,那就不如索性将女主直接处理成一个屠杀机器,同时又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高潮戏的时候有一场是女主角在一边安静的上网,一边喝牛奶。
镜头给到了她上网搜的内容。她整个的气场是一种瑜伽的那种平静感,主要是未来形成反差,说明她内心没波澜。她搜的是 NCAA,是个大学生体育组织。她要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了。
这个算是对她的角色塑造吧,导演应该是打算把她塑造成为一个杀人机器类型的角色。
但是杀人机器真的可以做到表演天衣无缝吗?这个有一点点值得商量,但无伤大雅~
2. 储物间的照片盒子
把重要的证据放在这么明显的地方,除了有人故意让男主看见,以及男主的直觉,我几乎想不到太合理的解释。
【题外话】
关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
一般认为,越低级的感觉其驱力能量越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见钟情往往都是嗅觉或者听觉驱动的,而不是视觉。
也就是说,我倾向于认为,女主角奶奶的流泪,她自己有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她的大脑并没感受到来自低级神经系统的“痛苦”和“委屈”。
像中间那段闪光灯之后的暴力冲突,有些理论认为,愤怒冲动之类的反应通常都是激素水平的反应,并不是大脑神经控制的结果。
【开个脑洞】


既然他们曾经绑架过名人,那么,我猜,绑架大名鼎鼎的泰格伍兹,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也许,这个老头一直在筹备怎么把老虎伍兹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