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主啊,请帮我戒毒
网易图片 2017-06-06
迈扎央是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内的一座小城,位于中缅边境缅方一侧。除了饱受战火纷扰,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土地还长期与毒品搭上关系。海洛因和冰毒,甚至是迈扎央一些坊间小卖铺的“硬通货”,修建更多的戒毒所被纳入缅甸新一轮的禁毒计划中。而位于迈扎央的这所,则更像一个军营,而非戒毒中心。铁网下围着的,是“基督洗礼下的新生活”。
2017年5月3日,缅北的雨季尚未到来,偶然袭来的一场暴雨,拍打着边境上的一切。戒毒所进来一名刚被抓到的犯人,大伙围过来相互介绍认识,被抓进来的人说,干农活的时候太累了,想吸一口来解乏,结果就被抓了。
刚刚押送完吸毒犯的克钦官兵,准备再次外出搜捕。涉毒者在茂密的丛林中玩儿命地奔跑,后面的民兵紧追不舍,“啪”的示警枪声响起,涉毒者一个踉跄,被当场擒获。这样的场景,不仅出现在电影里,也时常真切地上演于中缅边境线上这座名为迈扎央的缅北小城。战争、赌博、毒品、劫案,在金三角常见的,这里都有。
戒毒所由克钦邦禁毒组织修建,远远望去,和普通农舍没有区别,走近才发现,高墙之上密密麻麻爬满了带刺的铁丝网,里面设有一个巨大的监控塔。它像四块躺倒的巨型长条积木,撇捺分明地呈“口”字型排布,最后一笔又回到监控塔的原点,形成一个完美的闭合。
斑驳的灰墙间隔出若干个牢房,门和窗都是钢筋做的,为了防止犯人毒瘾发作时越狱。钢筋大门边上,有人写下“耶稣之门,有进之门,也有出之门”。
栅栏内外来回穿巡的是克钦独立军的退役老兵,他们从对战政府军的战场上退下来,担任着戒毒所里的抓捕工作。逮捕人数多的时候,这里关了两三百人。现在基本上都回家了,剩下10多个还关着。警卫的房间里,一杆步枪随时待命,手铐和圣母像挂在斑驳的墙上。它更像一个军营,而不是戒毒中心。铁网下围着的,是“基督洗礼下的新生活”。
这是阿永(化名)待过的第7间戒毒所。他在牢房深处偷偷点燃一根香烟。说起自己在28岁那年做过柚木生意,一赚就是150多万时,阿永一脸自豪。今年他43岁,吸毒15年,尝试戒毒70多次。“当时感觉钱赚太多了,就开始跃跃欲试”,那时候一小瓶毒品只要45元,像香皂盒那么大的,1300元就可以买到,“和朋友们一盒一盒的吸,感觉像上天了一样,什么烦恼都没有了…”阿永眯着眼啜了一口烟,眼睑之间只留下一道窄缝,记忆从里面溢出。不久,家人在他的衣服里发现了注射器,把他送到了戒毒所。
由于受过英国统治,克钦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景颇族人信仰基督教,长期的战乱和毒品泛滥,使当地人对上帝更加虔敬,福音戒毒是虔诚的最直接体现。然而,在强制戒毒所里,信仰并不意味着自由,恰恰相反,这种信仰来自对生活把控感的全盘丧失。进戒毒所之前,阿永信佛,进去之后按照规定改信基督教。
戒毒所要求犯人们每天必须花5小时学习圣经,通过信靠上帝来达到摆脱毒瘾的目的。阿永床上有一本黑色封皮的圣经,与掌纹长时间地摩挲,封皮上多了一层油腻的汗渍。预感到毒瘾要发作,阿永就读圣经、做祷告,实在不行了,就去冲冷水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