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易逝,风格永存。” 小黑裙、NO.5香水、格呢套装、2.55……那些让众多女性趋之若鹜的“香奈儿经典”,历久不衰,直至今日。

以《欢乐颂》22楼的女孩儿们为例:安迪和曲妖精想要几件小黑裙,唾手可得。樊胜美要是想自己买个小香2.55,恐怕需要勒一勒裙带,吃几天泡面。邱莹莹奋发图强的话,可以买来NO.5喷一喷臭美一下。至于关关,恐怕未来的目标就是一身CHANEL套装,步伐矫健地走进办公室。 有人说,香奈儿是“终极优雅”的代名词,是见证万千女性梦想实现的品牌名。也有人说,她是倚靠着那些非富即贵的情人们上位,与如今的“职业情妇”无异。 还有人评论道:谁说香奈儿“优雅”,分明是一种“硬气”。是一种心比天高的傲气,是一种“打不死我的,必会使我更坚强”的豪气,再加上“就算全世界与我为敌,老娘也不在乎”的霸气。

没错,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而倍受争议。 不可否认的是,在西洋服装史上,香奈儿是作为一位“强硬的女权主义者”而存在的。早年貌美如花,终生烟不离手的她,首度将男士西装剪裁方法运用于女装设计中,并且高调地叫嚣出:“我不为讨好男人的女性量体裁衣。我为自己而着装,如果我不会穿出去的衣服,我也不会去制作它。” “我剪短头发,不是要改变时尚。我就是时尚。因为,我是第一个二十世纪的女性。”

当年那个留着短发,裹着貌似男装外套的率性美女,着实让周围身着繁冗长裙的旧式贵妇太太们大跌眼镜。 在那个崇尚淑女至上的保守年代,香奈儿却钟情于户外运动,喜欢在海边游泳,喜欢把肤色晒得黝黑,还喜欢穿着时髦且与众不同的服饰,在温泉小镇的舞会和赌场之中,玩得汗流浃背——对于男人而言,她更是一个可以和他们平起平坐的亲密玩伴。 香奈儿原名为Gabrielle Bonheur Chanel——嘉柏丽尔·香奈儿,母亲早逝,加之被父亲抛弃,她自小便成为了修道院中的孤儿。自幼聪慧的她,在孤儿院里跟修女学习裁缝,一学就是七年。 有人说,正是因为香奈儿的孤苦出身,使得她没有什么家庭观念与道德包袱,一切只为了发展她旷世的天才,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生存原则。 离开修道院之后,年轻的香奈儿来到了有众多军人驻守以及艺术家光顾的小镇穆朗城,她在一家夜总会唱歌,赢得了很高的人气。因为那首被大家点唱次数最高的《Qui qu'a vu Coco》的歌,她为自己取了一个妩媚而易记的名字——Coco。
Qui qu'a vu Coco来自每日签 00:0001:42 毋庸置疑,名利兼具的男人,自然会想要和与众不同的女人交往。当时25岁的香奈儿,拥有美貌和好身材,她急切要提升自己,进入另一种她向往的生活。 随后,来自巴黎上流社会的艾提安·巴勒松,成为了香奈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骑马,打猎,开舞会,终日的享乐生活,并不能够为香奈儿带来名正言顺的地位——艾提安却因为无力反抗母亲对香奈儿身份的挑剔,而只得跟她保持情人关系。怀着对香奈儿深深的歉意,艾提安在法国北部海岸的杜维埃,为她开了工作室。 然而,香奈儿深深明白,自己的身世,注定无法贪图安逸的婚姻。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赎。 很快,她又结识了鲍伊·卡柏,他有着少见的聪明和潇洒,因此,她成为了鲍伊的情人。

香奈儿和情人鲍伊 1918年12月23日深夜,巴黎的某个街角,两辆车轰然相撞,其中一辆的车主,随着车身一起翻覆,被压在沉重的钢铁支架下。从他的口袋,滑落出一串珍珠项链,在一地血泊中刺目地闪耀着。 这个男人,就是鲍伊·卡柏。 他是当时著名的贵族和工业家,也是扭转香奈儿命运的“伯乐”。他资助并全力支持香奈儿,开办了自己的一家漂亮而别致的帽子店。 有一天,鲍伊递过自己的大衣,给香奈儿御寒。她机灵地在镜子前比划两下,拿起剪刀,手起刀落,剪下领子,披着没有领子的大衣,露出长长的脖颈走出门去,引起一众惊羡。路人们纷纷对香奈尔侧目。
走进自己店里,有顾客居然问她,这款大衣是从哪里买的——因为以前她们所穿所见的衣服,都是从脖子一直裹到脚踝,从没露出过脖子……她将这件大衣称作自己的“幸运大衣”,一直珍藏着。 他用才华和财富帮助她走近梦想,却在她31岁的时候,被那场车祸骤然带走——珍珠项链是送给她的最后一件圣诞礼物。

香奈儿和鲍伊
鲍伊·卡柏死后,痛不欲生的香奈儿一直小心翼翼地掩饰自己孤儿的身世,这意味着,她抹掉了人生整整十年的岁月(在她的自传中,这十年就仿佛消失于无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当她的情人威斯敏斯特公爵和别的女人结婚时,传出很多流言蜚语,大家以为“香奈儿必然会难以承受”,但是骄傲的香奈儿,却不做任何回应,索性将时装屋的生意停掉,与另一位纳粹军官避居瑞士。 然后,她用淡淡的语气对公众发声:“成为公爵夫人的女人很多,但是我Coco Chanel只有一个。” 后来,当香奈儿遇见优秀的插图画家保罗·艾里布时,事业已经处于巅峰状态。相传,当时的“富婆”香奈儿,在这个“极富创意,怪诞且具有破坏性的”保罗·艾里布的身上,“花了许多钱”。 年逾半百,但看起来却只不过有30多岁的香奈儿,也曾经认真考虑过与保罗·艾里布的婚事。最后,这个天才女子,依然选择放弃婚姻。

1931年,48岁的香奈儿
此外,香奈儿与流亡法国的帝俄宗室狄密翠大公,英国运动员博伊·卡佩尔等人都传出过绯闻恋情。相传在30多年的时间里,她一直以巴黎的里兹酒店为家。而在纳粹占领巴黎的时期,她还与德国官员汉斯·冈瑟·冯丁克拉格交往密切。 她虽然眷恋男人,但更追求自由,而不是做男人的附庸。 香奈儿的一生,从来不缺乏爱情的滋养,但她却从来不曾为某一段感情而放弃自我。在谈情说爱的同时,从来不会忘记初衷,更不会怠慢自己的事业。 那些所谓的爱情,成为她从贫苦的孤儿院一路走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那些男人,那些爱情,也成就了她的灵感与创意。 人们常常好奇,她为什么终生不嫁?其实她有着不少的机会。 对此,她耸耸肩,俏皮地回答:“大概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能和Coco Chanel媲美的漂亮名字吧。”

这个聪明、性感而孤傲,私生活混乱的女人,终身未婚,却开创了新时代,盛产出众多金句,几乎铸就了半部法国历史。难怪马尔罗有言:“20世纪的法国,有三个名字永垂不朽,那就是:戴高乐、毕加索和香奈儿。” 有人说,她的意志与理想,她的孤独与炽烈,早已融入于她的那些绝伦设计里,她开创的时装王国里,还有借由她作品传递给现代新女性的,那份遗世独立的态度里。 是的,有些女人只是做了一辈子情妇,另一些女人却成为了“香奈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