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第115期:出家之后
凤凰图片 2017-05-17
身高一米八七,面容英俊,喜好篮球,玩转社交网络,现年37岁的法师释明心,注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和尚。从乡镇公务员到割爱辞亲出家修行,十几年来,释明心收获了名气与尊重,但也饱受着质疑与非议。图为2017年4月30日,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释明心走在石板桥上,身穿僧服的他格外显眼。郝文辉/摄(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1999年,释明心如父亲所愿考入当地镇政府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公务员工作十分枯燥,那时的他像一只迷途羔羊,没有方向,终日沉溺于电子游戏。2006年,释明心偶然在网上听到一首佛曲《轮回》,立马被点亮了心灯。作为家中独子,几经曲折征得父母同意后,释明心于2009年剃度出家,还考入中国最高佛教学府中国佛学院,将手中的铁饭碗换成了瓦钵。图为2017年4月27日,释明心在家中给自己剃头。
结束学业后,释明心选择回到老家永嘉县岩头镇普安寺,想要恢复其往日的鼎盛香火。当时的普安寺前荒草丛生,从修复大殿门、寮房到在当地弘扬佛学,释明心面临着许多考验。直到后来逐渐有信众来到寺院,请走结缘的经书,慕名而来皈依,或者专门来听他诵经,释明心倍感欣慰,也坚定了他改变家乡佛教氛围的决心。
但是当初出家时,释明心答应父母以后不回温州,回老家时要换成便衣,不致让父母难堪。“因为在我们这里,出家人社会地位低下,就跟要饭的差不多,受人嘲笑。但后来很多人通过网络知道我出家的事,隐瞒也没有意义了,毕业后我干脆接受媒体采访,公开出家以及佛学院毕业后想回家弘法的事,父母和我倒是都放下心理负担,我光明正大穿着僧衣行走在故乡的街头,父母也不用再回答‘你儿子是不是出家了?’这种尴尬问题了。”图为2017年5月3日,释明心从镇上坐三轮车去寺院。
虽然出家了,但释明心的生活并没有脱离手机和互联网。“许多人觉得出家人不应该用手机,不应该用电脑,我起初接触佛学就是通过网络途径,这是一扇门,只是信息有真有假,不能盲从盲信。”不经常更新微博后,他唯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就是微信公众号“释明心”。“现在国内的网络氛围比较差,我自己的微博评论都关掉了。也有人冒充我账号做买卖的,假冒的人不少。”释明心说。图为2017年4月28日,释明心在屋子里写公众号原创文章。
释明心对社交媒体并不陌生,十年前,他就开始在网络上走红了。2006年,释明心在天涯发帖倾诉想出家的愿望,因长相俊美开始在天涯上小有名气。2009年起,每年网上都会有关于他的报道。走在路上,释明心总会迎来路人的目光:“那不就是那个帅和尚么,耳垂好大!好像叫什么心?”图为2017年4月18日,释明心在太行山被一群要求合影的游客围追堵截。
为了恒顺众生,释明心并不会拒绝他人的合影请求,但有时候她们并不注意与僧人合影的举止礼仪,这让释明心觉得尴尬难堪。所幸旁边会有皈依弟子热心提醒,让大家与师父保持些距离,注意礼节。但如果遇到举着自拍杆,不打招呼就偷偷跑到身边准备拽着他僧衣,比出剪刀手与他合影的游客,释明心会转身躲开。曾有女信众多次劝他不要单独跟异性合影,但释明心说:“即使网上出现一万条恶评,并不代表我做的就是错的。”
网络上的走红给破败的普安寺带来了生机,从一开始每天只有三三两两几个香客到他们从南至北蜂拥而至。他的大多数信众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一副天生的好相貌几乎成了许多在家人(注:泛指僧、尼、道士以外的世俗之人)找到释明心的“最大动机”:高个子大耳垂、五官立体、气质清冷,让很多人觉得释明心生了一副“佛相”。图为2017年5月1日,数名信众到普安寺皈依,释明心穿着袈裟带领这些信众做皈依仪式。
皈依仪式后,释明心在客堂为这些新俗家弟子取法名。来皈依的以女弟子为多,“末法时代本就是女人精进,男人懈慢一点。女信众的确是比较多,但也并不是专程来看我,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个例。当年在佛学院的时候,真的有人花了半个月时间,住在寺院旁边每天来看我们做早课。后来死心了,就不来了。”
除了皈依弟子,释明心提高了对剃度弟子的要求。“这几年有十几个人找我剃度出家,结果剃度了三个,跑了两个,很多人经不起出家生活的考验。今后如果再收弟子,起码要考察一年。”曾经有女信众跑来普安寺,非要让释明心收做剃度弟子,不然就跪着不起来。释明心告诉她女众出家只能去比丘尼的庵庙,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便报了警,才解决了这件事。“每年都要报几次警,来到寺院里非要住,住下之后门一锁,说不收徒弟就不走。真的让人没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