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是怎样被推上神坛的
腾讯图片 2017-05-05
网红格斗教练徐晓冬13秒击败“雷公太极”,并称要“打传统武术的假”,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武术真伪之争。近代以来,传统武术被一步一步推向神坛,其中既有遭遇外辱时“尚武”精神的推动,也有娱乐商业化时代民粹式的美化和夸大。如今,曾带着一身神秘的传统武术以及它的观众,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下面对现实——它不假,却也没有想象中那样神奇。
封面图为2013年“天山武林大会”各大门派合影。中新社记者 马新龙 摄
4月27日,因被骂太极拳是“骗子”,成都太极拳手雷雷与退役格斗运动员徐晓冬切磋功夫,不出20秒被打倒。事后,网友众说纷纭,随后,一边,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张玉萍回应称“有些问题,它有虚的成份,你不能说它是假的”。另一边,被KO的太极大师雷雷仍试图挽回颜面,“如果用内力,可能就出人命了”。陶轲/视觉中国
传统武术本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民间技击术,是好武之人的饭碗,也是武将仕途的敲门砖。到晚清时期,仍有武童以舞刀射箭为晋身之阶。直到1901年清廷认为武科所习都是“弓刀石马步箭”,与形势不相适应,才废除武科。但武术流传了下来。图为清代的剑术家。FOTOE
清末到民国,中国屡遭外辱,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霍元甲、叶问和黄飞鸿等,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更在之后的演绎中被赋予救亡图存的“人设”。图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在院子学功夫的儿童。赫达·莫理循/FOTOE
在后来的电影中,也尤为突出以武术对抗外辱的民族主义情结,如霍元甲打败俄英大力士。有资料显示,1901年,霍元甲确实曾与俄罗斯大力士“约架”,但两人并未交手,而是俄罗斯人放弃了比赛。1909年,日本大力士来上海挑战霍元甲,霍元甲因病由弟子刘振声出战,击败了日本大力士。图为日本武士开设的擂台。施塔福/FOTOE
图为1901年,东北,入侵的俄军将领持剑威风凛凛地坐着,与手拿大刀的中国武术表演者合影。不过这一画面从侧面反映了武术的“表演性”,也与“抵御外辱”的印象大相径庭。FOTOE
为达到自强目的,提升国人身体素质,民国政府一度非常重视武术,甚至将其提高到“国术”的高度,设有中央国术馆和各个地方国术馆。蒋介石曾提及“拳术国技为我国固有之体育,奋发振作之良好运动” 。图为1935年10月10日,上海江湾体育场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上的武术表演。FOTOE
民国时期武社以上海的精武体育会最具代表性,其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精武精神。1919年,上海精武体育会成立10周年之际,孙中山为其题词“尚武精神”4个字——“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图为1919年广东精武体育会成立,武师在岭南大学教学生练习霍元甲的十二路潭腿。FOTOE
新中国成立之后,官方对武术的举措,让武术慢慢剥离了实战性。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此后组织创编规定套路,编制群众武术活动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等,此举是为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实际上也基本将武术定性在了运动锻炼、健身疗病。图为1953年,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上,高君珠和王菊蓉表演刺剑。黄欣提供/FOTOE
值得一提的是,1953年,在澳门举行过一次颇为轰动的传统武术实战比赛,留下罕见的实战影像记录。当时,香港吴式太极吴公仪与白鹤派拳师陈克夫约战澳门,现场万余观众围观,两人打了两个回合不到3分钟即宣告结束,裁判宣布两人“为筹募善款与提倡国术两项目的已经达到”,比赛结果“不胜不负不和”。翻看录像,有网友评论其“跟小朋友打架一样”“王八拳”等。图为比赛现场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