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1|回复: 0

[史地人物] 《中国人的一天》第1434期:盲童达瓦次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图片  2013年12月04日
中国人的一天:盲童达瓦次仁
图/文 新华社记者 张铖 刘坤


1.jpg
在西藏拉萨江苏路的一条小巷里,坐落着一处古朴的藏式院落。这里是“西藏盲童学校”,由德国盲女萨布瑞亚(Sabriye Tenberken)与荷兰丈夫保罗(Paul Kronenberg)于1998年创立,学校现有六名藏族老师。今年14岁的达瓦次仁是这群孩子中的“大活宝”,他的世界从来都不曾黑暗。图:达瓦在西藏盲童学校门口同镌刻着藏文的廊柱合影。图/文 新华社记者 张铖 刘坤



2.jpg
2013年10月15日,是第30个国际盲人日。推开厚重的木门,伴随着清脆的铃铛响,记者循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走进了这所盲童学校。



3.jpg
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打闹、自如地跑动,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



4.jpg
先天性失明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在这里的生活:他可以独立地穿衣吃饭、上下楼梯、进出房间,他可以流利地用汉语、藏语和英语三种语言交流,他在课堂上能迅速做出老师布置的算术题然后抢答,他在课余活动时也总能起到“孩子王”的领导作用,他还会主动帮助老师和同学洗碗筷、擦桌子、收椅子。



5.jpg
最可贵的是,达瓦来到盲校后一直都很快乐,从未因看不见这个世界而伤心难过。图:达瓦在使用盲文打字机打字。



6.jpg
学校创始人在建校之初就有一个理念,他们不仅要带给孩子们知识和技能,更要带给他们爱和梦想。图为:达瓦在课堂上阅读汉语课文。



7.jpg
他们想让这些本来受到歧视的孩子找到自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快快乐乐地生活。图为:达瓦在课间唱歌。



8.jpg
因此老师在传授孩子们文化知识和手工技艺的同时,更注重给予孩子们信心和希望,挖掘他们的梦想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这个小小的学校在过去15年间改变了许多视障孩子的人生,教会了他们文化知识和谋生技能,并在毕业以后将他们送到普通学校跟正常孩子一起读书。图为:达瓦(后右二)和同学们一起上数学课。



9.jpg
今年,有四名曾经就读于此的盲人学生参加了全国统一高考,全部被大学录取。图为:群宗老师在课后为达瓦讲解作业。



10.jpg
达瓦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每当记者问他开不开心的时候,他都骄傲地大声说道:“开心!”虽然看不见,达瓦也有自己远大的梦想,他希望在长大之后做一名英语老师,帮助更多的盲童提高英语水平。图为:达瓦在课后和尼玛老师聊天。



11.jpg
达瓦明年就将从盲童学校毕业,回到家乡日喀则的普通学校读书了。提到离别,他说他会想念这些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他要更加努力地读书来实现自己当英语老师的理想,然后再回到这里分享他的爱和梦想。图为:达瓦跟同学们将洗好的餐具抬回厨房。



12.jpg
休息的时候达瓦有时会和小伙伴们打打扑克。



13.jpg
达瓦平时会用手机听听音乐,这会儿达瓦正在和小伙伴们一起合唱“明天会更好”。



14.jpg
看着窗台上含苞待放的太阳花和远处达瓦的背影,五天中跟他相处的一幕幕场景不断脑海里回放:初次遇见时他羞涩的微笑和礼貌的招呼,他摸着记者的脸说要记住我们的样子,他动情地唱“你是我的眼”和“明天会更好”……达瓦的人生会像窗边这株太阳花一样灿烂,因为,他的世界从来都不曾黑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10:34 PM , Processed in 0.0732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