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No.1
一项美国研究表明,两个一模一样的盒子装着一模一样的曲奇饼干,一个盒子装10块,另一个盒子装2块。绝大部分人认为后者看起来更好吃。
No.2
一项美国研究表明,一家餐厅需要等位时,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它更加好吃。
No.3
一项美国研究表明,只要在句子前面加上“一项美国研究表明”,人们就会无条件相信这句话。
说到等位,必须先讲讲聚宝源牛街总店。
聚宝源(牛街北口店)
地址: 牛街西里商业1号楼5-2号(清真超市旁)
电话 : 010-83545602
仰仗一位住在这家店附近且极具牺牲精神的朋友,我今年成功吃到了他家的涮羊肉。
去之前,这个朋友神神叨叨地嘱咐我们:“他们从早上9:30开始发号,我准时过去,拿到第一批号码的人可以赶上10:30开餐。开餐后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不能点餐,必须等再到一个人才行。如果十一点多还是只有一个人也不行,就要开始轰人,所以我们约10:30不许迟到。餐厅没有停车场,门口全给等位的人了,开车的可以停到附近地下停车场。”
我当时还懵懂地不知利害,只觉得“这家店定得真细”,当天上午10点多就一身轻松地跑去吃早午餐涮羊肉了。等到吃完饭将近12点往餐馆外面走,才慢慢感受到聚宝源的火爆:门廊站着的坐着的几十号人,一概脸朝餐厅,手里捏着排号小纸条,听服务员叫“小桌**号”。我开门,迈出餐厅的一瞬间,听到身边一位大哥中气十足对电话吼道:“前面还有四五十桌儿呢,我还等吗?”门外阳光灿烂,冬末的空气中已经开始有了一丝回暖的征兆。我眯起眼,看到便道上乌泱泱一片人,三五成群裹紧了外衣,等待估计要到下午茶时间的涮羊肉。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位朋友的伟大:是她,让我们在别人等下午茶时,成功地在早午餐时间吃上了涮羊肉。
关于吃饭的敌我划分,除了咸甜之战、吃不吃香菜之战之外,还有一个主要命题就是接不接受等位。等位派认为需要等又值得等的餐厅,就乖乖等着好了;不等位派则认为,等位是商业社会的阴谋,是将食客玩弄于股掌的饥渴营销。
不等位派的不屑大抵是由于之前没有等到好吃的餐厅。有些营销做得很好的店,比如常开在大商圈的绿茶、金鼎轩等,每到饭点门口必定排满了人,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但若为了吃美食狠下心花时间排进去,肯定会失望。排队等位这件事,就像是“大众点评网”的高分,不一定能说明餐厅好吃,只能表示这家餐厅会做买卖。
不过,哪怕是营销做得好,人特别多的餐厅如果让大家胡乱在门口站着坐着随便等,容易把人吓跑。排队等位,要做出仪式感,等的人才甘心。
博多一幸舍(侨福芳草地店)
地址: 朝外大街东大桥路9号侨福芳草地B2楼LG210单元
电话: 010-85619618
侨福芳草地的博多一幸舍,门口永远排着长队,没有椅子也没有娱乐设施,只用隔离带引导队伍的形状。店门口的红色招牌下面,蜿蜿蜒蜒绕成蛇形的队伍,变成大家说起“博多一幸舍”时脑子里固定的画面,“吃之前要站在门口排队”也成为这个拉面品牌在北京食客心中的特点之一。
图片来源于博多一幸舍官网
与这种日式性冷淡派的等位方式相对应的,是本土化走心实用派等位,其中以海底捞为楷模。从随处可见的椅子、沙发、饮料,到小打小闹的水果、小吃,各种消磨时间的棋牌、电脑,乃至按摩、美甲、擦皮鞋,除了吃不到他家的火锅之外,等位时可以做一切。这样的餐厅,简直叫人既不忍心对火锅本身品头论足,也不忍心对美甲水平叽叽歪歪。
回归“吃”这一本质,愿意接受等位无非是因为,有些时候要吃某些餐厅的某些食物,等待是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像钱、时间、被溅脏的白衬衫和隔壁熊孩子拿筷子敲碗敲了半个小时一样。如果真的想吃到那个程度,就接受这种付出。
砂锅居(西四店)
地址: 西四南大街60号(近缸瓦市)
电话: 010-66021126
有些老字号馆子人气火爆,服务观念落后,想吃上一口只能死等。比如西四的砂锅居,只有6个人以上才能定包间,人少的必须等大厅的座位,11点开门,11:05分去就要排到十几二十号以后了,要吃到“从小就吃的味道”的砂锅白肉,只好站在门厅等着——椅子只有两三把,食客中老年人比例极高,70岁以下在那儿就不用觊觎椅子了,有的是五十多的大爷看到空出一把椅子,转头喊:“妈,这儿有座儿了。”
不过,和本文开头提到的聚宝源相比,砂锅居就算很容易吃到的了。
我最印象深刻的等位,是自始至终孤零零一个人,坐在路边摊,等了快两个小时后,用十几分钟吃了一碗牛杂粿条。
镇记老尾牛杂
地址:潮州市环城西路103号
去潮州之前,就听人介绍老字号的镇记老尾牛杂特别好吃,在西湖边上。
潮州市内有好几家叫“镇记牛杂”之类名字的店,西湖边同一条街隔几百米就有两家,当地人说环城西路103号,也就是两家里偏南的这一家才是正宗的老字号。
我到时是下午1点多,到了后店员发给我一张写着“96”的塑封卡片。我问他们现在到几号,被告知:“三十多号。”
所有的牛杂粿条,都是支在路边的这口炉子上做的。一口大锅放在火上,锅里分成两半,一边煮粿条,一边煮牛肉丸。旁边的玻璃柜里放着生的粿条、粉、切好的牛的各种部位,以及豆芽和装了调料的碗。老板手脚不停地依次把粿条扔进锅里,牛肉牛杂按比例放入笊篱,烫熟后装碗再倒入热汤,最后放配料。间或有人从后厨搬来一个大桶,打开来热气腾腾,用铁钩子勾着拉出来里面刚煮好的大张牛肚。
整个店其实不小,屋里屋外摆的桌子加起来能有十几张,但来的人也多。有些明显是游客,三分之二是当地人,很有经验地带着纸牌,一家人边打牌边等。老板用潮汕话叫号,遇到是外地人听不懂,身边的当地人都会提醒“叫的是你这个号码了”。
因为事先做好了等位的准备,也不以为苦。其间,我也在附近短暂地转了转,害怕过号,不一会儿就回去了;我也站在附近的肠粉店,甚至是旁边同样也叫“镇记”但不是正宗老店的那家门口,犹豫要不要先吃点什么,但害怕破坏了胃口,不能好好吃已经等了很久的这碗正宗的老尾牛杂。最后,我还是一个人空着肚子乖乖坐在炉子前面等。
快下午3点时,我才等到了那碗牛杂粿条。
我要了牛肉、各种牛杂和牛肉丸都加的“豪华版本”,一大碗冒着香气摆在桌子上,旁边放了一小碟辣酱,也可以和店家要沙茶酱搭配。牛肉片简单汆烫了一下,中心还带着鲜嫩的红色,配上明黄色的姜末。汤的味道鲜香清淡,没有放很多调料,全靠足够优质的肉和骨来提味。牛肉软嫩,牛肉丸弹韧,牛肚、牛心和牛舌都是很有咬头的部位,每种“咬头”又都有属于这个部位的特殊口感,加上滑溜溜的粿条和鲜汤,我边吃边觉得好吃得要哭出来了。
因为只是一碗汤粉而已,从头到尾吃完也顶多用十几分钟。在等待的过程里,我也有觉得饿到没力气、烦躁、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但当离开了那座城市,当这餐饭变成了回忆,它就是“一碗好吃的牛杂粿条”。
我记得它的味道和口感,记得吃它时的愉快,记得满足地走出小吃店的开怀,记得路边的绿树。哪怕回忆起等位时的焦急不快,我也只是觉得庆幸:好在当时我坚持饿着肚子等了,现在我的记忆里才有了这碗“好吃的牛杂粿条”。
你呢?你印象中深刻的一次排队等食有多长?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