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4.24
他是水书先生 婚嫁丧娶全用象形文字
本期作者:宁坚
水书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胜凡出生于1919年,他是目前中国年纪最大的“水书先生”。
杨胜凡出生于1919年,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西洋村人,他是目前中国年纪最大的“水书先生”,也是贵州三都县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习俗”的传承人。(图/文 宁坚)
水书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在水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中,至今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婚丧嫁娶仍然照水书记载的“水历”推算决定。“水书先生”是指能看懂“水书”的人,被民间称为 “水书师”,专家学者们以“先生”冠之,以表尊敬。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和水族人口主要聚居地。水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这里就是杨胜凡居住的水族村寨。
今年98岁的杨胜凡说,他最担心的是水书习俗将要失传,因为年轻人不想学,老的又太老了。
目前大多数水族人会说水语,却看不懂水书。三都县的“水书先生”目前已经不足300人,60岁以上的“水书先生”占90%以上。
杨胜凡15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生活很拮据,不得不学会染布以养家糊口。在他40多岁时,师从塘州乡懂水书的潘福星,二人商量交换绝技,“他教我水书,我教他染布。”杨胜凡从此爱上了水书。每天他都在重复着抄习、研磨水书。
千百年来水书都是通过“水书先生”用手抄和口口相传,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正是这些水书先生将水族文化一代一代地保存并发展至今,因此杨胜凡和其他“水书先生”被当地人称作水族文化的“活宝库”。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杨胜凡经常还在为群众婚嫁丧娶打卦择吉避凶,偶尔还会受邀去参加三都县举办的各种有关水族文化的重大活动。
这本水书,是杨胜凡的传家之宝。水书不仅记载水族的时日、方位、星象、占卜等原始宗教、民间知识的典籍,也保存了珍贵的水族天象、历法和气象资料,是水族先民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经验集成和水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