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0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1443期:“死亡禁区”里的护路夫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9 07: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7-4-14 10:11 PM 编辑

腾讯图片  2013年12月12日
中国人的一天:“死亡禁区”里的护路夫妻
摄影/ 新华社 江文耀


1.jpg
在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条一等级公路与两侧的植被共同延伸,通车16年来,面对肆虐的风沙,这条道路一直未曾中断。这一奇迹的背后,是100多对“护路夫妻”的默默坚守。图为来自四川的“护路夫妻”廖自然(右)和陈淑德。2011年,他们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小小的护水站里开始了他们的工作。老两口说“儿子曾经来过,住了一天,说不适应”。他们共同守护着2号井护水站(8月18日摄)。摄影/ 新华社 江文耀



2.jpg
守护着6号井护水站的“护路夫妻”曹远志(右)和聂群林,二人来自四川内江。这条道路在保障塔中油田物资运输的同时,更成为连接南北疆的重要通途。



3.jpg
守护着10号井护水站的“护路夫妻”黄自友(左)和周慧丰,二人2009年从四川内江来到这里工作。黄自友今年50岁,周慧丰今年57岁。每天,这些沙漠公路的守望者们都要照管好所在的护水站,同时徒步走遍所辖的数公里道路,照料路旁脆弱的植被,确认滴灌管线的完好;更要抵抗高温差、强日照、重干燥等极端的生存条件,与流动的风沙作战。



4.jpg
来自四川威远的“护路夫妻”曹学全(右)和马德芳,两人今年59岁。他们守护着3号井护水站。在无垠的沙漠中,他们忍受着难耐的寂寞,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工作,用坚持守卫这条绿色通道。正是在他们的辛勤耕耘下,茫茫“死亡禁区”里,硬是树起了一道充满生机的“绿色屏障”。



5.jpg
来自四川内江的“护路夫妻”肖洪(右)、黄仲桃,以及他们6岁的外孙女刘瑛琪,他们守护着1号井护水站。



6.jpg
守护着16号井护水站的肖玉龙(右)和赵琼(左)是一对情侣。肖玉龙今年22岁,来自四川威远;赵琼今年18岁,来自贵州官渡县。两人来这里工作尚不到半年。



7.jpg
来自四川内江的“护路夫妻”,55岁的曾德章(左)和49岁的妻子王会容。二人在8号井护水站已经生活了三年。



8.jpg
“护路夫妻”王亚斌和魏亚丽,他们分别守护着19和14号井的护水站。来自陕西渭南的二人在这里已经工作了4年时间。在这条公路上,每两个连续站点之间的平均距离是4公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5:13 PM , Processed in 0.0542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