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意大利。
安东尼奥尼接到一封不同寻常的来信,因为,它来自遥远的中国。
彼时的中国,闭塞、遥远、神秘…对西方人来说,中国就像是海市蜃楼,听说过,却没人亲眼见过。
安东尼奥尼,何许人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公认电影美学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
中国政府邀请他拍一部关于中国的电影,让全世界更了解中国。安东尼奥尼,世界著名导演,还是意大利共产党员,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安东尼奥尼来到中国,拍摄了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中国》。而这部电影,最终掀起了滔天巨浪,改变了很多中国人以及安东尼奥尼自己的命运。
安东尼奥尼的摄影机,首先对准了北京天安门。人们身上的衣服,都是深蓝色和白色。唯一刺激的颜色只有城楼和旗帜上的红色。
为了和天安门合影,人们有序地排着队,然后摆出统一的姿势:双手放在两腿旁,笑容的弧度、身体的角度,似乎都经过精心设计,就像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跟现在的朝鲜差不多,安东尼奥尼一行,必须遵守中方安排的行程拍摄,中方人员会告诉导演,哪些该拍,那些不能拍。
安东尼奥尼刚刚抵达中国,就曾与中国官员讨论了整整三天,最终他放弃了从意大利带来的长达半年的计划,而是在短短22天之内匆匆赶拍。
现在,我们一眼便能看出什么是政府安排的内容:学校、工厂、幼儿园、公园,人们整齐有序地跑步、工作,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儿童们歌声清脆嘹亮。
纺织厂女工下班后不愿离去,自觉的围成小组,学习毛主席语录,讨论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她们激烈讨论着:再纺一米纱,我们就能对世界革命做出贡献。
但一些未经安排的东西,总会不经意地冒了出来。比如,安东尼奥尼拍到一个自发的集贸市场,人们带着自产的粮食、家禽和自制的食品,在那里做买卖,这在当时是违法的。
这个小小的市场有点紊乱,货物参差不齐,人们脸上流露着不安,这与北京大商场的琳琅满目、肉类和蔬菜堆成小山的盛况,恰好形成鲜明对比。
自行车上,有人骑着骑着就放开手,打起了太极拳。
裹着小脚的老太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从镜头前走过。
在国棉三厂,安东尼奥尼还拍下了一位孕妇的生产过程,这是一场让人震惊的剖腹产手术。
医生用针灸给产妇麻醉,在产妇的腿上、肚子上插几根银针,再给银针通电。然后医生就开始剖腹了…
清醒的孕妇能听到手术刀的声音,她甚至能清晰地回答问题:肚子涨,有一点点疼,但不是特别的疼。
安东尼奥尼说:我像是到了月球一样。
河南,林县。
有一天,安东尼奥尼跑进了一个村庄,偷拍真实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他就像是从天而降的外星人,吓坏了当地的村民。这里的农民,第一次看见一个欧洲人:金发碧眼,穿着奇怪,动作夸张。
村民们既害羞又害怕,他们躲在门缝里,石堆后,露出半张脸,好奇的盯着镜头后的那些人。
安东尼奥尼的摄影机,像一个魔法棒:如果一个村民被拍中,立马变得肢体僵硬,然后掩着脸跑开。
安东尼奥尼在回忆录中写道:慌张的村民藏在自家门后,或逃离我们,然后又三五成群地回头看我们。
安东尼奥尼分明感到,他虽然和中国农民之间距离不到一米,却隔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是真正的咫尺天涯,他们脸对脸,却对彼此一无所知。
1973年1月,《中国》在意大利首映。1974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的文章。猛烈批判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洋洋洒洒近六千字,字字诛心。
文章中写道:在他拍摄的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影片中,根本没有反映我们伟大祖国的新事物、新气象、新面貌,而是把大量经过恶意歪曲了的场面和镜头集中起来,攻击我国领导人,丑化社会主义新中国,诽谤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侮辱我国人民。
闻名中外的红旗渠一掠而过,既看不到“人造天河”的雄姿,也看不到林县河山重新安排后的兴旺景像。银幕上不厌其烦地呈现出来的是零落的田地,孤独的老人,疲乏的牲口,破陋的房舍...
甚至还说安东尼奥尼故意降低南京长江大桥的高度,使用冷色调,来消除中国真正的色彩和风景。
这部名叫《中国》的电影,在中国成为禁片,一禁便是32年。
批判活动从北京辐射到全国,持续了近一年时间,在1974年2月到3月,对《中国》批判的文字多达12万字,安东尼奥尼的名字还被编进儿歌:气死安东尼奥尼,五洲四海红旗飘。
这种批判不仅局限在中国,还波及到了身在意大利的安东尼奥尼。1974年在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安东尼奥尼被一大群意大利左派激进分子包围,面对抗议和指责,他百口莫辩…
这部《中国》,成为安东尼奥尼这一生最不堪的回忆。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对中国的喜爱和善意,竟然会变成“反华势力”。
他在媒体采访中,用既愤怒又伤感的语气说:我眼中温馨和感人的东西,在他们看来不够尊重和革命...他们的语言深深伤害了我…他们称我“小丑”,我甚至找不到人为我辩护...
安东尼奥尼与当时的中国政府之间,究竟出现了怎样的理解偏差?
我觉得,这很简单,中国政府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一个“政治任务”,而安东尼奥尼把它当作了“艺术创作”。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南辕北辙,纪录片的真实之美,成了政客眼中的“别有用心”…
围绕这部电影的狂风巨浪,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是艺术创作与政治需要的激烈冲突。
2004年,在被禁的32年之后,《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安东尼奥尼电影回顾展”上公映,一票难求。
当时中方邀请安东尼奥尼来华,但中风瘫痪的他已经无法长途跋涉。三年后,安东尼奥尼逝世。
时任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的外交官,因配合《中国》的前期拍摄,与安东尼奥尼有几面只缘,多年后,他在被采访时问到:如果再见到安东尼奥尼,会说什么?
这个两鬓斑白的老人,突然沉默了,望着远方,良久才说:我想...我会说,对不起。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6:14 PM , Processed in 0.0642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