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 2013年12月24日
中国人的一天:岜沙“火枪手”
图/文 施晓亮 刘伟 娄平
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而闻名的岜(编者注:当地人发音为bia)沙苗寨近几年越来越火,滚元亮无疑是最火的枪手之一,在诸多有关“岜沙枪手”的坊间传说中,他被塑造成了“男神”级的人物。他每天穿着亮甲布衣、肩扛火枪、身佩腰刀、留着用镰刀剃出来的椎髻发式,与表演队的伙伴们一起迎接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游客。对于滚元亮们来说,岜沙苗族的传统习俗不只是每天的表演展示,而是他们传承千百年的真实生活。 (图/文 施晓亮 刘伟 娄平)
岜沙虽距黔东南州从江县城仅仅7公里,但仿佛还生活在神秘的远古,秦汉遗风丝毫未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岜沙由大寨、宰戈新寨、大榕坡新寨、王家寨和宰庄寨等五个苗寨组成,错落分布在箐黑林密的几个山头上。岜沙苗人敬畏树神,山顶上一片片寨神林郁郁葱葱,庇护着岜沙。依山傍势建造的吊脚楼所用的木料,取自山下专门种植的一片经济林。
要上工去了,枪手滚元亮与妻女吻别。岜沙汉子头挽发髻,常年身穿自纺亮甲布衣,身佩腰刀,肩扛火枪,发式奇特,俨然古代纠纠武士,这些对游客们非常具有吸引力。几乎每天都有预约的旅游团、大量散客、驴友和摄影者前来探秘“枪手部落”。岜沙有2支表演队,轮流出工,滚元亮是其中一支表演队的队长。
岜沙苗寨的寨门。岜沙苗人保持着很好的礼制,每天都在这里迎接宾客到来,一身威武的岜沙汉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 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带宾客走进寨子。
鸣枪迎客。虽然国家早已禁止猎狩,但岜沙火枪被特许保留,成为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的标志。火枪兼有“礼炮”的功能,重大节庆活动和迎宾礼中,鸣火枪的巨响和火药的硝烟营造的庄重热烈的气氛,远不是锣鼓鞭炮之类所能及的。
从寨门上到山顶的芦笙坪,都要面朝东方倒退着上坡。岜沙人认为祖先来自古老的东方,东方也是太阳生起地方,所以岜沙人崇拜太阳神,有重大事情都要面向东方,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祖先的崇敬。游客们嘻嘻哈哈走得乱七八糟,但滚元亮每次都庄重地依祖训而行,一丝不苟。
上到山顶,首先要祭拜树神。岜沙苗人认为每一棵大树都有一个祖先的灵魂,因而敬畏树木爱护树木。岜沙人说:“生也一棵树,死也一棵树”“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人从不滥伐树木,岜沙村规:如有人盗伐树木,一经发现要罚120斤米,120斤猪肉、120斤酒,让全寨人吃,以示警告。
每个岜沙人一生与树相伴:刚出生,父母就会给他种下一棵生命树;死后当天下葬,用生命树做棺,不留坟头,只在其上再种一棵树。岜沙人认为,灵魂不灭,身体只是灵魂的一个载体,死亡不过是灵魂又转移到一棵树上去了。
滚元亮说,岜沙的2支“岜沙汉子”表演队,是1999年他与伙伴们成立的,目前已经成为从江县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招牌。无论游客多少,滚元亮们表演得都非常投入,这些经过简单编排略显粗犷的节目,没有迎合,只是真实的浓缩再现,即对外宣传了“枪手部落”的秦汉遗风、文化习俗,又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一个岜沙苗族小女孩在表演场外随着芦笙的节奏起舞。没有刻意地学习,这种植根于生活的氛围,让每个岜沙人从小耳濡目染,无师自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