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到了新国家,头等大事就是换钱。于是,我手里突然就有了几十万。按现行一美元可兑换七百多当地币的汇率,每个来这儿的老外,都轻松摇身变成百万富豪。
其实对比一下,马拉维克瓦查比我们熟知的韩元要值钱(1美元约1000多韩元)。不过,与韩元动辄一万和五万大钞不同,马拉维克瓦查最大面额为1000元,直到12月中旬才推出2000元大钞。
我认为,钞票面额止步于此的主要原因是当地人收入整体较低,低收入人群极多。月薪三四万克瓦查(约300-400人民币)是普遍存在。想象一下,如果原本月薪是三四十张千元大钞,突然变成三四张万元大钞,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了解当地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吃当地餐、坐当地车、逛当地菜场。于是,在利隆圭街头,一个中国人挤小巴士、坐摩的。在通勤期间,我发现大家用到最多的是五十、一百和两百元三种纸钞。看来,虽然当地薪酬不高,但交通费还是还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菜场的一些价格令人乍舌。一瓶啤酒约900-1000克瓦查,红牛饮料也差不多这个价,相当于普通人一天或半天的薪酬。换种方式理解,相当于大超市三袋500克的面包,或者两袋500克装的本地大米。
显然,啤酒、红牛饮料这些已成为奢侈品了。直到周末,一些小有资本的当地人,常约上三五好友,一人买上一瓶啤酒,足够聊上一夜。不过,轻易不再添一瓶要花掉一天薪水的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