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喜欢吃我?
我喜欢吃冰淇淋!
它没有牛的矜贵,没有羊的膻香,更没有各种虾蟹贝类那般高大上,但它们却是最受欢迎的肉类,身上布满勾人魂魄的肥美脂香,入口丰腴甘滑;细细咀嚼,丰盈的肉汁在舌尖流转,满嘴香甜。没错,它就是自有另一番风味的猪肉料理。
吃到猪肉,便让人觉得吉祥和满足,相信这是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认同的感受。由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盛行农耕文化,尤其是在物资贫乏的年代,日常所食,多为地里出产的瓜菜果蔬,因此每到年底,杀年猪、吃猪肉是一件再喜气洋洋不过的事情了。民间吃猪,大多将100多公斤以上的肥猪分而食之,各部位被依次分割,而后以鲜食、香肠、腊肉、火腿等形式,在一年之间,慢慢显示猪肉之美味。
但是比起将猪肉分割开来再食用,最喜庆也是最激动人心的吃法,还是整猪入馔。所谓整猪,是宰了一头猪后,就以此一头猪作为材料进行烹饪。想要一次便享用到整猪的乐趣,则莫过于以10斤以下的乳猪为原料。在我国各地都有善烹乳猪者,因为各地所出产的原材及制法的不同,最终的成品也风味各异,具有自己独有的风情。
满汉双烤
清代最负盛名的"满汉全席"中,烤乳猪与烤鸭合称"双烤",是其中的主要菜肴。当时,这道"双烤"的上席过程也显得非常隆重,要以红绸覆盖,端放席上。然后由厨师当众揭去绸布,用刀将皮片割成小块置盘中,供客人食用,气氛热烈。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特色,所以有人称烤乳猪为"国菜"。
广式烤乳猪
烤乳猪是广东最著名的特色菜,并且是"满汉全席"中的主打菜肴之一。早在西周时此菜已被列为"八珍"之一,那时称为"炮豚"。在南北朝时,贾思勰已把烤乳猪作为一项重要的烹饪技术成果而记载在《齐民要术》中了。他写道:"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1400多年前的烤乳猪就有如此之高的造诣,实在让人惊叹。
烤乳猪也是许多年来广东人祭祖的祭品之一,是家家都少不了的应节之物,用乳猪祭完先人后,亲戚们再聚餐食用。清明前,广东各地的宾馆、酒店都纷纷将烤乳猪作为清明祭品销售的一大招牌,在大门口大做广告。那一只只乳猪烤得焦黄,是祭祖仪式上最为诱人的祭品。
时至今日,中国最有名的烤乳猪在广东,且分"化皮"和"光皮"两派。所谓的吃乳猪,其实便是稀罕那一口酥松的猪皮,化皮又称"芝麻皮",炙烤时火要旺,并须不断在猪皮表面抹油和酱料,利用油爆出来的气泡疏松乳猪皮,最后形成芝麻大小的均匀微凸酥皮。光皮则胜在外观,制作起来没有化皮那么麻烦。两种乳猪,各家喜欢,见仁见智。只要是达到了《齐民要术》中说的"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的境界,相信就一定是好乳猪了。
均安蒸猪
虽然均安蒸猪采用的并不是乳猪,而是重约50公斤重的成年猪,但它的确也是蒸猪入馔。最早期最传统的均安蒸猪,与古老的祠堂文化一脉相承。在传统的风俗里,在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即所谓春秋二祭)于祠堂举行祭祖仪式,仪式后由村内德高望重之人将猪肉分别分给各个村坊各户人家,以求全村人获得庇佑,共享殷实饱餐。
均安蒸猪选用的是50公斤重的猪,将猪宰杀洗净后,去尽毛发,拆除猪骨。先用曲酒涂抹全身以去除猪本身气味,再用五香粉、沙姜粉、罗汉果、精盐腌制6小时。蒸猪需要猛火,将整头猪放进特制的蒸柜,不停加柴添火,待蒸柜内喷出白烟,将蒸笼提起,再用钢针不停扎入猪肉内,让猪皮下的猪油能够流出来,把猪肉扎遍后,再用冰水淋遍蒸猪,回炉上再蒸15至20分钟。出锅时,再趁着热将肉切成块状,撒上芝麻、香油等。
对某些人来说,吃过均安蒸猪,才发现原来猪肉最好的烹饪方法是蒸。而最好吃的蒸猪在均安,其他都是浮云。由于整猪蒸制过程中用钢针扎过,油脂通过圆孔滴入锅内,猪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特制的蒸柜可将多余的水蒸气吸收,因此猪肉干爽清雅。成品保留了农家猪的原味,不骚带少甜,入口是分不清猪皮、肥肉同瘦肉的,因为蒸的缘故,肉很紧凑而爽,加上五香粉的提味,没有烧肉的干,炖肉的腻,扣肉的油,唯觉肥而不腻、嫩而不柴、清鲜爽口。
临高乳猪
临高乳猪产于海南北部的临高县,是当地的特色美食。在临高地区,每逢有亲朋好友前往,都要以临高乳猪招待。临高县地处丘陵山地地带,素有"海南小平原"之称。临高乳猪是经过当地多年的自然筛选形成的优良品种,猪外观黑背白肚,前额有一白色倒三角形,身小腰直,皮薄骨细,瘦肉率高。临高乳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能圈养,平时都在野外吃青草,自由嬉戏,因此肉质紧实,野味较浓。
乳猪养到45天左右即可出栏,此时重量为10来斤。临高乳猪的最佳屠宰重量为12至15斤,小些则略嫌奶腥味,大些则稍有肥腻感。临高乳猪的烹制方法丰富,有烤乳猪、香炸乳猪、红烧乳猪以及清蒸乳猪等等,但以烧烤最佳。
这里的乳猪都是现烤现卖的,一般从早上六点开始,卖到中午便收摊了,晚餐是不吃烤乳猪的。最终烤出的乳猪要全身焦黄、油光可鉴、散发着浓郁香味,夹起一块送入嘴中,真是皮酥肉嫩,鲜香满口,就连骨头都是酥的,吃完之后仍是满口余香。
东方四更烤乳猪
烤乳猪作为海南的招牌名菜,自然是百吃不厌,可你除了知道临高烤乳猪外,是否知道还有响当当的四更烤乳猪呢?四更烤乳猪在海南东方已经是久享盛名了,据传已有300年的历史,是海南省一道著名的美食。
据说四更村农民很久以前从临高引进了乳猪种,加上自已独特的饲料和饲养方式。就养出了体小腰直,皮薄肉瘦的四更乳猪。听四更乳猪店老板讲,小猪出生后他们是有大米煮稀饭,然后伴上小鱼来喂小猪。后渐加花生饼、细米糠等,促其长膘。其间还让乳猪到野外,吃青草,嬉戏玩耍,使其具有野味。乳猪养到30天左右即可出栏,此时重量为6斤左右是烤猪的上等原料。
"四更烤猪"的制法也是与众不同,师傅一般是先用葱蒜、生姜、南乳、老抽、陈酒及其它香料腌制数小时,然后用炭火炙烤,大约一只乳猪要烤上三个小时左右,至表皮呈酱红色便可斩体装盘。夹一块入口,轻轻一嚼,只觉皮脆、肉嫩、骨酥、吃下后满口余香,如吃时佐以"四更辣椒"和糖醋拌制的酱料则味道更佳。
巴马烤香猪
巴马烤香猪采用的是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出产的巴马香猪。广西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这里远离尘嚣,山清水秀,由于环境得天独厚,当地的农副产品不仅自然健康,而且味道纯美,巴马香猪便是其中代表。巴马香猪又名"石头猪"、"芭蕉猪"、"两头乌",体型极小,一般只有10多公斤,犹如袖珍品。饲养巴马香猪的方式也极其有趣,以野外放养为主,香猪饿食菜叶根果,渴饮山涧清泉,日升而出,日落而归,在山野里自由觅食生长。
如此饲养出的巴马香猪举世闻名,皮薄肉细,胴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洁白,味美甘香,营养丰富,胜似山珍野味,因而外地人食之甚感鲜香,逐传名为"香猪"。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气扑鼻,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之美称,而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
巴马烤香猪以上好鲜嫩的小香猪为原料,在配好的味料汤中稍事浸泡,然后放炭火上烤,边烤边刷蜂蜜,烤熟后颜色金黄鲜红,香味扑鼻,外焦里嫩,已开始跃出深山,走俏南北,成为美食林的抢手货。烤香猪有三吃,首先是吃皮(包面皮点酱料,有点象北京烤鸭);把切剩的猪皮带蹄成二吃;最后是肉加上辣椒放上铁锅,做干锅。
灶种乳猪
灶种乳猪产自江苏东台市四灶镇,具有身长、腿短、头小、嘴短、耳立、肉嫩味美等特点,被人们形象称为"畜中人参"、"猪中珍品",曾载入《中国名都.名乡.名号》一书。因其面额部皱纹极像"寿"字,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华人祈求福寿的传统文化相吻合,为此,它成了高档宴席和祭祖供桌上的极品,产品知名度很高。用灶种猪制成的"烤乳猪",色泽晶莹,鲜嫩可口,是筵席上的美味佳肴,超市上的珍贵礼品,远销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云南火烧猪
到了地处云南省西部的盈江,当地人都说火烧猪是必须要尝尝的,不然就不算到过盈江。这种火烧猪很特别,被称为"盈江三味"之一,必须要由专门的手艺人来操作,不是任何人想做就能做得来的。
用来做火烧猪的猪可不是一般的猪,那是不用饲料喂养的40斤以下的小猪。刮毛开膛后,马上就往猪的肚腹中填入各种香料。为了让里面的肉也能熟,在之前得烧一些鹅卵石放到里面,让里面也充满热气。拿竹签缝合腹腔,用竹杠将猪整个穿好,抬到已经备好的柴木堆上,点燃,让火焰刚刚舔到小猪。在明火延烧的一个多小时中,需要不断翻转竹杠,以保证受热均匀。最重要的,是需要在合适的时候戳破不断鼓胀的表皮,而且要不断给滋滋流油的小猪涂刷灶灰和盐水调成的稀泥,好让表皮上黑炭样的焦糊随后可以洗净。
从屠宰到摆盘,整个火烧猪的制作过程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填料、火候、炭灰水都要到位。最后的工序是抬着烧得炭黑的小猪到井边冲洗,当外层的焦泥被洗刷干净,一头金黄诱人的火烧猪立刻呈现在眼前。吃的时候把肉切成薄片,再蘸上用酸腌菜膏、折耳根、芫荽、米醋、木瓜、小米辣做的蘸水,皮子又脆又香,肉吃起来又嫩又有嚼劲,别提有多爽了!火烧猪两肋的肉是最好吃的,肥瘦均匀,当地人喜欢吃8成熟的,还带点血色的最好。
壮家烤乳猪
壮家烤乳猪是崇左壮族的特色菜,广西的传统佳肴。壮家烤乳猪从选材、烹制到食用都非常讲究,首先必须选用还未断奶的4公斤左右的乳猪为佳,这些乳猪从小以糯米或大米喂养, 使其肉细皮嫩;将乳猪风干后放在炭火上烤,同时抹上酱油、蜂蜜等香料加工烤制。烤成的乳猪皮色呈金黄色,敲击时声音清脆,肉质细软爽口。食用时将其履于盘中,以刀切成小块,拌以黄皮酱、白糖或酸甜酱食之,入口酥脆,难以停筷,食后口有余香。
云南琵琶肉
云南人也善烹饪乳猪。琵琶肉是云南滇西北及与四川接壤地区普米族、纳西族、藏族和傈僳族的传统腌腊制品。当地人将乳猪屠宰后取走内脏剔除大骨,保留完整躯体。在肚内塞上花椒、胡椒、草果、辣椒,再在表皮上抹烧酒,之后将将其开口缝合,在缝线部涂敷上水或香油调好的灶灰,并用木塞或玉米芯把猪鼻塞严,以防虫蛀。乳猪的两只耳朵里也要各塞上一只核桃,以防香气泄漏。腌制好后,就可放在火塘篾笆上熏或晾在房头,等到乳猪彻底干了以后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
琵琶肉可保存的时间很长,若不切开,可保持三、四年不变味。其肉色透明,色鲜味香,风味独特,是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据说看当地人家境是否殷实,便是看那家的火塘上放着几只这样的琵琶形状的乳猪,只数越多,自然越富裕。
琵琶肉可烤、可煮、可蒸,也可切片与辣椒同炒。当地人最喜斩成大块食用,而城里人得到琵琶肉,则大多嫌肥腻,所以都切片用炒。若有贵客光临,端上桌的也许就是一头腌全猪,从上面割下的第一刀肉会放在客人面前,请远方到来的佳宾首先品尝。
听说你要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