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普通中国人的奋斗与梦想
凤凰图片 2017-02-27
这是一组关于普通中国人的图集。去年,中国的劳动人口为9亿,占总人口六成半。从排队面试的学生,到大胆创业的“冒险家”,九亿人民,九亿条路,交织起来,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全景。图为2016年12月13日,安徽宿州,上完夜班回到地面的煤矿工人。(本栏目由华夏银行特约)
改开初期,人们普遍的思想观念是“捧铁饭碗、拿死工资”。然而,一部分有着强烈经商意识的人却不安于现状,开始把“铁饭碗”扔到了一边,一头扎入“商海”。1993年,海南建省之初,上岛的人通过张贴在椰子树上的广告来寻找工作。供图:黄一鸣/视觉中国
80年代后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开始有大批农民涌向这些地区的制造业。1989年出现第一次“民工潮”,全国“流动大军”达3000万人。 进入21世纪以后,更以每年以600万~800万人的数量迅速增长,2004年外出农民工约为1.2亿人。图为2003年,广东深圳,住在“八元店”(8元一晚的小宾馆)里的大学生们大多不愿面对镜头。
2014年6月13日,济南,蓝翔挖掘机课,现场只有数名学生在等待上机练习,大部分挖掘机都没有开动。
2013年3月2日,河南省2013年春季招聘,6.5万求职者排队长龙。调查显示,从雇主类型来看,2010至2015届本科应届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个体”的就业比例,从40%上升到52%,在“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就业比例,从10%上升到17%。
2010年11月27日,在幼儿园专场招聘会上,为了留下好印象,身高近一米八的大学生袁野现场展示舞蹈才艺。
2015年04月25日,湖北公务员考试开考,考生陆续进场。2010至2015届本科应届毕业生中,“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从82.6%下降到74.2%,而选择“正在国内读研”的比例从6.7%上升到13.5%,“正在港澳台及国外读研”的比例从0.9%上升到2.1%。
个体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面对具有威胁性、挑战性刺激时会产生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每个个体应对都不一样,有的人会更为激奋,有的人因此崩溃。图为2016年3月1日,北京,一找了好几天工作的男子在招聘会上脱鞋休息,他说这几天拼命找工作让自己十分痛苦。
2010年11月8日,重庆,三名年轻人来参加某公司招聘销售的复试,中午领导请吃饭,他们拼命喝酒挣表现,最后醉倒在广场上。
2015年9月9日,一车企经销商的“新兵训练营”,员工在做平板动作展示。在日本,上班族有种自嘲性的称呼叫“社畜”,形容那些被公司或工作奴隶的职员。这个名词在中国内地后也得到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