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 | 影视圈杂志
「影视圈杂志」是一个已被知乎认证的「机构帐号」,文末有对这位新朋友的介绍:)
自打《拯救大兵瑞恩》以来,真的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工整的战争片了。
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 75 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本片于 11 月初在北美公映时,收获了如潮般的好评。
IMDb 评分 8.6,烂番茄新鲜度稳定在 86%,观众好评度高达 95%。在国内,豆瓣上也给予了其 8.7 的高分。
专业影视媒体《好莱坞报道者》盛赞本片作为一部战争电影
「成功地将优雅与恐怖融合在一起」。
那么这部影片是如何具备如此高的质量?,圈圈为你一一解读。
传统战争片没落形势下的异军突起
新千年以来,传统战争片一直在走下坡路。
似乎在现代战争神作《黑鹰坠落》与二战神作《兵临城下》(此片娱乐性大于历史性)后,战争片彻底陷入了低谷期。
《兵临城下》
吴宇森耗巨资打造的战争大作《风语者》遭遇票房滑铁卢,投资高达 1.2 亿美元,上映 3 周后票房居然还不及 3300 万美元,直接导致了米高梅后期资金短缺直至倒闭。
凯奇也从《风语者》失败后逐渐走上了烂片之王的道路
在此之后,鲜有大手笔的战争电影了,越来越多的制片人将目光转向了伊拉克、阿富汗等现代战场。
于是以《拆弹部队》、《猎杀本拉登》、《勇者行动》、《孤独的幸存者》等反恐战争题材的影片逐渐成为了战争片的主心骨。
尤其是《拆弹部队》,以小博大,打败《阿凡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拆弹部队》
传统二战题材佳作,仔细算算也只有东木老爷的「硫磺岛两部曲」与皮特的《狂怒》(抗德神剧)真正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两部曲」从美军与日军双方的角度叙述硫磺岛战役,毁誉参半。
而《血战钢锯岭》却在这一没落的题材中杀出重围。
它刻画了一个极为特殊的英雄形象——军医戴斯蒙德·道斯。
戴斯蒙德·道斯
正如前文所说,戴斯蒙德·道斯严格信奉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坚信以基督教为信仰作为武器投入到战斗中去,因此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
道斯的战友们都认为他要么是懦夫,要么真的是脑袋缺根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道斯在冲绳岛战役中,在无任何武器的情况下,穿越敌军火线救助了 75 名伤亡士兵。
这才叫真英雄!之前说他是懦夫的人纷纷被打脸,他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
1945 年 11 月 1 日,时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他佩戴上了美军最高荣誉的象征——荣誉勋章。
由此成为二战期间第一个拒服兵役,没有任何杀死敌人记录却获得最高荣誉的士兵。
那么对于这样一位「非典型」没有杀戮只有救助的英雄,在拍摄他事迹的影片时是不是应该保持剧情与画面的和谐美好,歌颂和平呢?
恰恰相反!如今在我们面前的是「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电影」。
真实到极致的人间炼狱
为了表现出反战的思想,反其道而行之,将战场上的暴力血腥展现地淋漓尽致。
并且为了真实还原冲绳岛战役的战争场景,美术设计团队放弃使用 3D 构图等现代特效技术,而通过人工雕塑等比模型,模拟搭建高仿真度的战场地貌。
更夸张的是为拍摄电影炸毁了澳洲悉尼郊区一个大农场,营造出最贴近人间炼狱的战争场景。
并且在角色动作场面上使用原生态的镜头语言,最大限度减少后期 CG 的使用。
让真人演员被火点着然后用威亚吊飞模拟爆炸。
于是观众们在影院看到德是最真实的战场惨状:
喷火器烧死的日军,死尸遍地的战场,被子弹打碎的士兵,炸飞的肢体。
怪不得国外媒体们说它的血腥程度堪比恐怖片。
《综艺》杂志称《钢锯岭》:
残忍地令人注目。
英国《卫报》表示:
《钢锯岭》影片后半段的战争场面展现出了导演无与伦比的才华。
血腥场面太多圈圈就不一一指出了,如此多的暴力血腥场面导致影片在北美的分级达到了 R 级。
R 级需要 17 岁以下观众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
所以本片能引进国内实属不易,不过部分场面由于太过暴力被删减也是理所应当,不过好在删减镜头总共不超过30秒,比当年《王牌特工》的直接删掉教堂百人斩要好多了。
(据圈圈所知,删减主要是一位美军被割喉的部分镜头,以及日军军官割腹时的介错,还有一位赤裸着屁股的士兵)
为区分观赏适宜度,在国内,片方也首次主动采取「分级」模式,在没有官方分级标准的情况下,自发地以鲜明的红色标识提醒观众,「战争几近真实,12 岁以下儿童观影需要家长陪同」。
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也足以证明该片在还原战争场景上是多么逼真。
多说无益,看一下《血战钢锯岭》的「炼狱」预告,展现了血腥战场的疯狂杀戮场面。
两位「失败」主创的东山再起
本片大获成功后,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导演梅尔·吉布森与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
有趣的是,在拍摄本片之前,两人都一度遭遇了事业的瓶颈期,沦为好莱坞的失败者
大导演梅尔·吉布森不必多说,当年足以与卡梅隆齐名的电影大咖。
年轻时作为演员,主演的《疯狂的麦克斯》、《致命武器》等系列商业片部部卖座,其中《疯狂的麦克斯》更是开创了后启示录末世风格的世界观。
如今的很多后启示录风格电影与游戏无一不受到《疯狂的麦克斯》影响。
人到中年后,他演而优则导,执导了多部叫好又叫坐的商业大片。
如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地球人都知道的《勇敢的心》。
Freedom!!!
还有引发过巨大争议,一度夺取限制级影片票房冠军的《耶稣受难记》。
然而 2006 年,他酒驾被捕,并在现场大骂犹太人,之后被认为是种族主义者。
要知道好莱坞的金主们大部分都有犹太血统啊。更别说种族歧视在美国有多么「大逆不道」了。
于是吉布森被打入冷宫沉寂数年,只能靠接演客串一些烂片刷刷存在感。
如今靠着澳大利亚给了他应有的创作平台,果然一出手就不负观众的期望。
而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的背景就相对简单一些。
从《社交网络》的一鸣惊人,到接任蜘蛛侠,年轻的安德鲁前几年的运气好到不行。
安德鲁·加菲尔德接任托比·马奎尔,饰演了两部蜘蛛侠电影。
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与《超凡蜘蛛侠》中的女主角——「石头姐」艾玛·斯通因戏结缘,羡煞一群单身狗。
然而《超凡蜘蛛侠》系列收益并不好,索尼又与漫威合作重启该系列,选出了新的主演。
祸不单行,不久后石头姐也与他分手了。于是去年一年安德鲁意志消沉,都没有参演影视作品。
直到今年这部《血战钢锯岭》让他重新找回演戏的感觉。
为了演好道斯这个经历奇特的英雄人物,安德鲁花了很长时间去融入角色。
他来到道斯的家乡,走道斯曾走过的路,甚至把道斯看过的书都认真读了一遍,试图了解他是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在残酷的战场上救死扶伤。
正是由于安德鲁的努力,让我们能从预告片中「让我再救一个」的祈祷中感受到主角的良知与信仰给他带来的力量。
如今安德鲁已转运,由他主演的马丁·斯科塞斯新作《沉默》也即将上映。
更值得庆贺的是,《血战钢锯岭》获得了今年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等多项提名。
此奖项一直都是奥斯卡的风向标,这意味着《血战钢锯岭》很可能在明年奥斯卡上大放异彩。
两位曾经的「失败者」也终于迎来了新的人生巅峰。
他们用这部杰作向我们证明:战争片没有没落,只是没遇上好的制作团队而已。
他们在银幕上展示最极端最直观的影像画面,不是为了增加视觉刺激,盲目的美化战争。
而是用道斯这个「不开一枪」的英雄,感化全世界的观众,让我们意识到和平的珍贵与信仰的力量。
真实的战争,并不是抗日神剧中,匪夷所思地手撕鬼子,也不止是那些散发着光辉,标榜高大的英雄形象。
这部影片的意义,也许就是让我们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理解战场上那些克服了恐惧和软弱,为信仰为国家慷慨献身的真实又普通的一个个生命。
当你走进影院去感受残酷的战场后,也将会珍惜当下的和平。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10:41 AM , Processed in 0.04707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