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2-23
2017年 第4期 | 总128期
摄影:Fred Dufour 编辑:陈若冰
红军小学的孩子们
从2007年开始,中国陆续在一些革命老区创办红军小学,目前已经建成200多所。红军小学把学校同红色历史联系在一起,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希望学校成为继承革命先辈精神的载体,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位于贵州遵义市的杨得志红军小学,始建于清朝末年,已经有上百年历史,随着2008年划归红军小学建设工程,这所百年老校也发生了改头换面的变化。
2016年11月,一名身穿红军装的小学生顶着绵绵冬雨放学回家,她的背后便是以开国上将杨得志命名的红军小学,坐落在遵义市习水镇山脚下。
这所红军小学,正式名称是““中国工农红军遵义习水杨得志红军小学”,现在有130多名学生,他们每天上学都要身穿当年红军的军装,佩戴红领巾和八角帽。而在全国范围内,截止2016年1月,已建成228所红军小学,覆盖了28个省市的革命老区。
小学的课程安排,除了基础文化课,还包括红色教育课程,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唱革命歌曲,讨论中共早期的历史故事,学习当地的红军历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校的部分教材、教具由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捐赠。该组织主要由中共前领导人的家人在2007年发起成立,通过向老一代革命家亲属、红军后代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筹集资金,改善革命老区的教育条件。
孩子们在教室内温习功课。杨得志出生于湖南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杨得志率领红军在长征途中夺取遵义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而遵义会议后,恢复了毛泽东在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杨得志之子杨建华亦是解放军少将,担任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
学校高低年级的学生穿着不同颜色的红军装。红色革命发源地,大多位于偏远乡村,时至今日,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学生家长不得不到外地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红军小学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
教室的一面墙上,贴着捐赠者的名字和捐赠物品、金额的海报。
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写着雷锋精神代代传和廉洁教育内容。
小学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红军小学把学校同红色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升旗仪式上,孩子们冲着国旗敬礼。杨得志红军小学的校长穆春勇表示,红军精神是孩子们真正的财富,教孩子们从小努力工作和节俭,也可以让孩子们忆苦思甜,珍惜现在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