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 2014年01月20日
中国人的一天:董寨猛禽研究员
图/文 惠营
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山深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粗茶淡饭,早出晚归,做着危险的工作;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爬树,测量鸟窝,鸟蛋,雏鸟,成鸟。他们研究的对象就是猛禽。图/文 惠营
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因为鸟儿起床鸣唱开始在曙光之际,研究员必须跟上这个节奏。上树测量是比较危险的活动,除了会引起过敏的毛虫,有时候树皮很滑,干枯的树枝还有断裂的危险,对于鸟蛋的处理要格外小心。
窝赤腹鹰的鸟蛋,上面有编号表示下蛋的日期。
刚孵化的小鸟出于本能听见声音或者看见物体就会张开嘴巴乞食。
基本长大的雏鸟,在巢内和附近的枝头练习飞行锻炼翅膀,不久就可以出飞。
检查鸟窝和测量的时候成鸟的攻击是很疯狂的。
从巢内取下的雏鸟一般都比较害怕,做出张开嘴吐出舌头的样子。
清晨的工作结束后他们再回来吃早餐。然后就又骑着摩托车出发。认真的做测量和记录,采集大量的数据以形成可靠的统计结果,测量完毕要物归原主,这个时候更要特别小心,这样的野外工作一般需要两个人配合进行。
测量包括对羽毛和基本健康情况的检测、血液样本的采集、身长的测量、喙长的测量等。
测量的时候,出于本能的恐惧和反抗,猛禽的爪子会抠进研究员的皮肉里面,而且越抓越紧,要慢慢才能解开。
除了基本信息的采集,另外还要对鸟类携带信号器进行校对。炎热的夏季是鸟儿育雏的季节也是他们研究的重点时期,每天早出晚归,穿着汗水湿透的衣服回来,劳顿之极还要匆忙吃晚饭,继续处理数据,洗衣,洗漱,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一份微薄的工资,坚持和热情的原因是他们对于鸟类的热爱和专业技能的发挥。他们对大山有份独特的感情,对于这些飞翔在天空的猛禽有特殊的感情,希望把它们生命中的一些秘密呈现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