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戛纳电影节。
有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大受好评,拿到场刊的第二高分。奇怪的是,它最终却无缘金棕榈奖。它就是:《帕特森》。
星期一,早晨。
帕特森从梦中醒来,美丽的妻子还在熟睡,斗牛犬马文还在沙发上流口水。
帕特森静静的吃着早餐,顺手拿起餐桌上的一盒火柴,火柴是俄亥俄蓝标牌的。
他决定,为火柴写一首诗。
坦率的说,他的诗写得雷人极了。乌鸦给你们假装朗读一首:
帕特森,是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名公交司机。他每天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从这一个车站,到下一个车站。
他唯一的业余爱好,就是写诗。没错了,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些狗屁不通的烂诗…
帕特森的老婆劳拉,是那种特爱瞎折腾的人。
她有很多很多、各式各样、奇奇怪怪又不切实际的幻想:她把家里的东西都涂装黑白图案;她喜欢烘焙各种黑暗料理;她爱画画;她想做民谣歌手,花大价钱订了一把吉他,却只能唱出五音不全的歌声…
斗牛犬[马文]被她画成了这样
每天傍晚,帕特森都要带斗牛犬马文去散步。路过酒吧的时候,就进去喝一杯。
酒吧老板会问他:帕特森,最近过得怎么样?帕特森总会这样回答:没什么可抱怨的。
酒吧老板是一个喜欢自己和自己下棋的人,因此,他每天都能赢一盘,也输一盘。
这是一部典型的“反高潮”电影。每天从帕特森与在床上醒来,然后上班、写诗、下班、遛狗、喝酒、睡觉,周而复始。
没有起承转合,没有高潮迭起,只有庸常枯燥的生活。如果你看得昏昏欲睡,觉得看不下去,那都是很正常的反应。
试想一下,如果把你一周的生活事无巨细的拍下来,又有几个人能看得下去呢?
但生活就是这样,就像帕特森的同事对他吐槽那样:我的女儿要戴牙套;我的车要换变速器;我的妻子想去佛罗里达玩,可我连房贷都快还不上了;我的叔叔从印度打电话给我,说我侄女结婚需要钱;我背上长了奇怪的疹子…
哥们儿,你觉得我过得好不好?
但你会发现,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在为乏味的生活努力的增添着趣味。
帕特森每天开车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偷听乘客的谈话:两个在讨论凶杀案的男孩;抠脚大汉聊着约炮失败的故事;一对少男少女在争论十九世纪的意大利政治…
他们都是匆匆过客,帕特森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不了解他们的生活。
但他们却在帕特森的生命中,留下了印记。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读过的一篇文章,那是微信公众号[假装在纽约]讲的一个故事。
1947年的一天,阳光明媚的早晨。
美国纽约的一个公交司机:威廉·西米洛。他开车离开汽车总站,但他今天没像往常一样右转,而是选择了左转。
他决定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17年来,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每天在固定的线路上,从一个车站到下一个车站。
现在,威廉·西米洛出轨了,他开着公交车,穿过熟悉的城市,越走越远。
他在新泽西吃早餐;他到白宫观光;他在佛罗里达的月光下游泳;他还在湾流公园马场赌马,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最后被警察逮捕归案。
意外的是,他居然成了全美国的英雄。有记者对他说:你做了每个人都想做的事。
《纽约世界电讯报》说:我们知道他的感受,谁不想来这么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呢?
生活必定单调乏味,即便是资质平平,你也可以像帕特森那样把日子过得像诗一样,也可以像威廉·西米洛偶尔的放纵一下。
尽管帕特森的诗很雷人,威廉·西米洛的放纵很疯狂,但他们乐在其中。
据说,16年后,有记者问威廉·西米洛:你是不是还想再来一次,出门左拐,开上华盛顿桥?
威廉·西米洛说:是的,我想过。
这部《帕特森》的导演:吉姆·贾木许。VICE在对他的专访中写道:吉姆·贾木许是个文化婊子,是最坚强的独立电影人。
这哥们常出惊人之言,比如,他告诫年轻导演不要被资本控制:别让那些混球拿住你!有时候,你会觉得电影中的帕特森,他的原型就是贾木许本人。
他不看电视,也不用手机,当公车抛锚,他只能借一个小学生的iPhone向公司汇报…
[吉姆·贾木许]
帕特森平静的生活中,唯一出现的波澜,就是斗牛犬马文撕碎了帕特森的笔记本,他那些晦涩的诗全都化为乌有…
帕特森很难过,他静静的坐在公园长椅上。然后,遇到了一个神秘的日本人,送了他一个崭新的笔记本…
帕特森重新写了起来,诗还是一如既往的烂,生活也一如既往的庸常乏味,但他和我们,还在一如既往的寻找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生活。
这是一部乏味的电影,适合瘫在沙发上观看。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来时,你会发现剧情依旧连贯,音乐依旧绵长而动听,画面依旧舒缓唯美。
就像是读一首晦涩的诗,不知道作者写了些啥玩意儿,但你仍然觉得,很美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10:40 AM , Processed in 0.06494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