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海鲜的人不少,但见过或吃过象拔蚌的人却不多。象拔蚌是俗名,因其外形十分像大象的鼻子,其学名则为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 generosa)。其中,拉丁文“Panopea”一词源于古希腊神话,是希腊神Thespius和Megamede的女儿,所以潜泥蛤还有一个高雅美丽的名字——“女神蛤”。
▲嗯...很有气质的女神蛤
太平洋潜泥蛤的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喜欢在泥沙质浅海海底或者潮间带穴居。从幼年时起,象拔蚌就将自己牢牢固定在泥沙之中埋藏起来,仅靠虹吸管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于象拔蚌的足部已经高度退化,所以一旦选定地点将自己埋好后,就没有能力再移动了。
▲很难想象如此萌物日后会变成...
在起初的几年,象拔蚌生长非常迅速,只要4年的时间,壳就可以长到15厘米左右。但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的生长逐渐慢了下来,不过软体部分则继续生长,那根粗大的“象鼻子”,再也不会缩回壳里了。
▲看老子...哦不看老娘一柱擎天!
▲不同规格的象拔蚌
象拔蚌也是最长寿的物种之一,寿命通常可达100岁,从外壳上细密的生长轮可以估算出象拔蚌的年龄。象拔蚌成年后,天敌就很少了,除了一些海蟹、海星之外,最大的威胁便来自于人类的捕捞。
▲捕捞象拔蚌的“老司机”
因其喜爱深埋于泥沙下,所以捕捞它们有不小的难度。采集野生的象拔蚌可是一件辛苦的力气活,在探测到象拔蚌的踪迹后,必须使用专门的高压水枪冲掉象拔蚌上方厚达1米的泥沙,然后再小心翼翼的将象拔蚌挖出。
▲没有高压水枪的话,捕捉就很尴尬了
更惨的是捕捞那些栖息在海底的象拔蚌,因为一切工作需要在潜水状态下完成。潜水员在海底捕捞上来的象拔蚌不论大小都必须上岸,不允许丢回海中。这是因为象拔蚌是海底穴居动物,一旦被从洞穴中“挖”出来,再放回大海就无法继续存活。这样的规定虽然造成捕捞上岸的象拔蚌规格不整齐,但可以有效减少丢弃象拔蚌的现象。
▲每只象拔蚌的壳都会被绑上一条皮筋,这样蚌壳不易张开、破碎,既方便运输也利于保鲜。
▲妹子意味深长的眼神好像在诉说着什么
太平洋潜泥蛤以加拿大产的最佳,主要表现为象拔部分看起来新鲜且丰满,摸起来感觉坚硬且密度大,外观很干净,极少污迹或瑕疵,口感爽脆,肉色雪白,是象拔蚌刺身的最佳选择。正常情况下,象拔蚌长成市场常见的1公斤大小需要6年时间。
▲象拔蚌刺身
象拔蚌主要的食用部位就是那根又粗又长的虹吸管,处理象拔蚌时,把蚌身从左右两片外壳上剥离开来,除去内脏团,切下整根虹吸管放入热水中汆烫片刻,然后就能轻松剥去虹吸管上深色粗糙的外皮,便露出白皙有弹性的肉体,切成薄片就能直接生食或烹饪。
我们平常食用的象拔蚌并不止一种,太平洋潜泥蛤属于象拔蚌中体型较大的,常见的还有几种体型较小的:
▲左边较小的就是墨西哥象拔蚌
日本女神蛤又叫海松貝,日本人称之为Mirugai,在日料中也属于高级贝类。寿司店里的象拔蚌通常就是它,肉质丰盈,弹性极好,很难捏成寿司,所以十分考验寿司职人的功力。
▲象拔蚌握寿司
除了刺身外,象拔蚌的做法还有很多,但总体都是突出象拔本身的清鲜原味,保留象拔坚韧的口感。常见的有白灼象拔蚌、浓汤象拔蚌、清炒象拔蚌、象拔蚌煲粥等等。
▲白灼象拔蚌
▲油爆象拔蚌&象拔蚌煲粥
▲浓汤象拔蚌
▲碳...碳烤象拔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