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2|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1485期:活在“国家文物”里的苗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6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图片 2014年01月24日
中国人的一天第1485期:活在“国家文物”里的苗寨
摄影文字 施晓亮 李雪等


1.jpg
贵州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苗寨,背山面水,古木参天,建筑极具特色,是中国众多苗寨中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不温不火的旅游中,寨民们守护着国家文物,也守护着千百年来传习至今的古老风俗和生活习惯。(图为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经过黔东南,特地选择绕道经过郎德,展示中国大美村寨的魄力。李玉贵 摄)摄影文字 施晓亮 李雪等




2.jpg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人都生活在“国保级”文物中,这是活着的历史、是生动的民俗博物馆。每天,寨民们都会在此刺绣、聊天、娱乐,迎来送往。




3.jpg
大多数时候,郎德苗寨是宁静的,与周围几个旅游火爆的少数民族村寨相比,郎德的旅游发展处于一种“刚刚好”的状态,他们真实的生活还未被外界打扰。




4.jpg
每当有游客前来,全村男女老少就会盛装,在寨门设12道拦门酒隆重迎宾。




5.jpg
在芦笙场里吹芦笙、跳铜鼓,在寨民们看来,这不是旅游表演,而是他们生活、民俗的真实再现。




6.jpg
为踩芦笙、跳铜鼓伴奏的,是一群平均年龄六十多岁的寨佬,他们写满沧桑的脸、古韵悠扬的芦笙和铜鼓,没有丝毫排练和表演的成分。




7.jpg
郎德姑娘跳起锦鸡舞,颇有现代迪斯科的风范。




8.jpg
锦鸡舞领舞的苗族姑娘。




9.jpg
村中的男女老少,或热情参与,或静静地旁观。




10.jpg
襁褓中的婴儿,在这种气氛中耳濡目染。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每个参与者都会得到一个牌牌,凭牌领取酬劳。村民都认可并习惯了这种“共产共富”的分配方式。




12.jpg
郎德上寨平常的生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耕田刺绣,一日三餐。




13.jpg
白义真是郎德苗寨中为数不多的汉族媳妇。嫁过来8年,寨中几乎没有人再记起她本是位客家姑娘。她不仅苗歌唱得好、苗舞跳得棒,而且刺绣、下田样样是把好手。




14.jpg
颇有经济头脑的白义真带领寨中妇女把苗族刺绣做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产业。




15.jpg
当地有很多有特色的习俗。赶板子是其中的一项。




16.jpg
因为郎德苗寨的建筑很有特色,立吊脚楼也成为了当地有代表性的习俗。




17.jpg
祭岩爹岩妈也是每家每户节日时必要的活动。




18.jpg
苗年,村前的斗牛场也热门非凡(杨建国摄)。




19.jpg
每遇节庆,风雨桥上必摆起长桌宴。这是蚩尤大帝传下来的规矩,千百年来没变。




20.jpg
在外人眼中,她们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对她们来说,这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真实而平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7 02:01 AM , Processed in 0.0602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