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0

[影乐之声] 每日签 | 春晚小品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4 08: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晚小品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2017-01-25 二 黑 每日签

在中国,有一个神秘的“宗教”。

 

每到除夕夜,“宗教成员”都会关门闭户,以家庭为单位,虔诚地在电视机前坐好。晚上7时,就早早地将电视机调到CCTV-1频道,等待一小时之后神圣的仪式。

 

不论此时他们在南方还是北方,烈烈风起的海岛还是大漠孤冷的边疆,甚至深处遥远的异国;无论他们手里拿的是瓜子还是花生,刚吃完饺子还是火锅,年糕还是汤圆;无论他们是男女老幼,平时喜欢的消遣是走近科学还是喊麦天佑,此时,此刻,在这个神圣的仪式里,他们都会倾注无限真诚的注意力,把平时很难集中的它们放在眼前的屏幕上。


【屏幕中】

【屏幕前】


整整四个小时。

 

期间,或者大笑,或者抹泪, 或者漫不经心,或者配合着一圈一圈响亮的麻将声,或者满脸兴奋地在微博上刷新吐槽,参与骂战,你总能在教中找到让灵魂战栗的共鸣,以及情绪的出口。

 

直到午夜来临,鞭炮声盖过屋里人说话的声音,他们一起跟着电视唱完了《难忘今宵》,“教徒”才会心满意足或者满怀失望地对手机那头的联系人道一声过年好,带着对新一年的期待睡去。


《难忘今宵》当之无愧成为春晚的神曲。31届春晚,有27次唱响《难忘今宵》。


这个宗教,叫看春晚群众。

 

春晚,最牵动人心,最引人瞩目,最值得期待,也是最容易叫人嫌弃的环节,是小品。

 

那些嫌弃,即便有,也一定是因为期望值曾经过高。毕竟,让十三亿张嘴同时向两边牵扯出一个带着温度的弧度,确实想破了一代又一代人民艺术家的脑袋,也堪堪勉为其难。

 

过去的34年中,有至少十几年,教徒们会在余下的一整年里,津津乐道地重复朝圣仪式中的教义。在精神贫瘠和文化生活单一的年代,这是一种圣洁的潮流。大家在大年初一的相遇里会心一笑,递上一根誉满全球的宇宙牌香烟,互相压低了声音问候:“没事走两步?”以示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

 

教义时常变换,它可能是吃羊肉串或者面条时挤眉弄眼,可能是“司马缸砸光”的夹缠不清,既有“我想有个家”的深情呼唤,也不乏“探戈就是趟着趟着走”的爆笑演绎。端起一碗铁岭特产的苏格兰打卤面时,你不好意思再说自己尝的卤子有点咸,谈到抑郁症时,总会条件反射般想起《昨天,今天,明天》。


赵本山、宋丹丹的《策划》,诞生了经典台词“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oh yeah~”

 

在教中真善美的小世界里,教徒们掌握了很多实用名词比如马甲,掌握了很多实用技能比如“要把大象装冰箱一共分几步”,熟悉了几个工种比如装修工、送水工、钟点工,学会了很多暗讽比如打扑克。

 

一切始于美好的1983年。那会儿,车、马、邮件都慢,除了富贵人家,电话也不是那么普及。一台好看的晚会让跨年夜不再枯燥难捱,守岁的中国人,开始喜欢上了守岁看春晚。

 

第二年,一对活宝兄弟实力借着春晚实力撸起了全国人民的面部神经,为春晚小品教征服了不少新教徒。他们就是现在的表演大师,陈佩斯和朱时茂。

 

《吃面条》、《拍电影》、《羊肉串》三部曲连续三年霸屏,夸张卖力的动作,恰到好处的戏剧冲突配合有趣的包袱,当仁不让地成为二十年都不输其它作品的经典。再重播100遍,忠诚教徒也会看一遍笑一遍。

 

1988年是重要的一年,赵丽蓉老师首次登台了。这年的表现虽不及后来89年《英雄母亲的一天》、92年《妈妈的今天》、95年《如此包装》和96年《打工奇遇》让人印象深刻,却足以奠定90年代赵老师无可替代的笑星位置。


1988年,60岁的赵丽蓉登上了春晚。一句“司马缸砸光”的台词,让观众的笑声经久不息,这个带着唐山口音的老太太开始广为人知。


柔能唱评剧“春打六九头”,舞能跳rap“六月六那个六月六”,上能坐桌边唱小二黑结婚,下能跪舞台凹造型见精神,如果教中有天王护法,那么这位可爱又让人心疼的老太太,可以封作春晚小品教的圣姑。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看着字幕就不知不觉跟着唱了出来。


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演出了最容易刷爆爸爸朋友圈的“队长,别开枪!”但赵本山的《相亲》也华丽丽登场。从此,(敲黑板划重点!)赵家班开始为期长达13年对春晚舞台的统治。本山大叔带着弟子们,也坐稳了小品教中“鞋拔子”左使的位置。

 

诚恳地说,赵左使初期的作品确实不错,走心,走泪腺,演出了小人物的犹疑和怯懦,分分钟捎带暴露个社会问题,叫人爽得没脾气。此后,不论是搭配范伟、宋丹丹,还是合伙范伟、高秀敏,春晚舞台都成了赵家后院,可以轻松随意地戳中教徒笑点。


 

但是毕竟,一个人的灵感有限,谁能每天挠到观众的痒处,永远正对大众的口味呢。一年两年成,三年五年成,二十一年下来,本山从大哥变成了大叔,从大叔变成了爷爷,也颇感到几分力不从心。

 

他不得不拿出东北二人转的老套路,难以避免夹带着二人转的陋习,装傻、卖丑,飙东北顺口溜,嘲笑生理残疾……教徒们开始不买账了,啥意思吗,年年那几套,拿我们当小孩呢?

 

2009年的《不差钱》,算是赵本山成功让观众笑出来的最后一部回光返照之作。小沈阳的苏格兰大裤衩裙子和丫蛋的《青藏高原》撑起了一点新鲜面孔的场子,也借着师父盛名的尾巴火了起来。

 

此后的小品也就乏善可陈。2012年,赵家班退出春晚后,人们对春晚的希望也只能寄托在冯巩、黄宏、潘长江这些老面孔和贾玲这样的新势力上,但2015年的《喜乐街》让贾玲身陷抄袭门之后,观众们也发现,春晚小品走到了从前的反面。

 

从前,人们从春晚小品中寻找关于流行的教义。现在,春晚小品成了前一年过时流行语的大合集。审查严厉,创新无力,任何笑点都无法维持三秒以上的今天,春晚小品还靠什么保鲜?

 

于是,不得不请来更多更大牌更嫩的明星,可也只是徒增了大家在4个小时不想坚守的昏沉中偶尔昙花一现的清醒。那清醒用来抢红包和找脸,“你看,胡歌!”老中青三代女粉丝喊。这一秒迅速拍照,发圈,成了春晚朝圣最新的仪式感。

 

二十余年来,教徒的精神世界早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年轻的一代忽然成为了观看的主力,他们不再只有“看春晚”这一个单一选项,他们开始用遥控器投票,用流量投票,用微博吐槽投票,用非暴力不观看的方式,消解着集体活动所带来的绑架和不适。



而十年前守在电视机前的中年和老年人,更多是失望地摇摇头,“哎,有什么看头,我先睡了。”


文 / 二   黑

编辑 / 大   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6 11:58 AM , Processed in 0.06849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