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堂到地狱的里约奥运
凤凰图片 2016-08-04
《上帝之城》,是关于里约最著名的一部国际影片,这个片名也成为里约的代名词。影片描述了60年代里约的矛盾和危险,这些迹象在经济危机的现今死灰复燃,而在里约奥运这全球关注的时刻,更被无限放大。2012年4月21日,巴西巴西利亚,一名男子化装成小丑的男子在脸上用油彩画出国旗,高呼口号挥舞着国旗,抗议政府腐败。(凤凰网独家整理)
如果将时钟调回巴西申奥成功的2009年,没有多少人会预料到巴西会没有足够的财力来举办2016年奥运会。那时候的巴西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美好:进入新世纪之后经济持续高增长,GDP位列世界第八。适逢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日本、西班牙在2008年经济危机中遭到重创,衰退但相对较轻的里约热内卢在2009年轻松取得奥运主办权。图为2009年10月2日,里约热内卢科帕卡巴纳海滩,居民在庆祝申奥成功。
中国人民能深刻体验到,一场奥运会的举办对新兴国家影响是巨大的。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里约热内卢为2016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巴西总统卢拉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说:“如果我现在就死了,我也感到人生的值得。”甚至巴西媒体称这是巴西人摆脱世界“二等公民”的象征。高达85%的申奥支持率,更是民族自尊心的重要体现。
当时的北京奥运刚举办不久,巨大的成功让人对同为高速发展经济体的巴西抱有信心。当时的巴西经济数据也让人放心,尽管在2009年遭遇了负增长,但随后迅速恢复。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1年巴西的GDP总值达到了2.61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六。比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2007年几乎翻倍。图为里约热内卢,一场上流阶级的婚礼宴席。
2011年2月25日,基督救世主雕像和其他建筑倒映在玻璃幕墙上。在获得奥运举办权的三年之后,巴西陷入持续的负增长。2015年巴西GDP为1.77万亿美元,较2011年减少32.12%。当前,巴西正经历1990年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在支付奥运会的花销上开始有心无力。
拿下举办权后寥寥数月,巴西遭遇金融危机,经济急转直下。GDP增长率从2010年的7.5%,骤降至2012年的0.9%。2015、2016年甚至堕入连续两年负增长。2011年7月7日,巴西总统罗塞夫开通了市内新的交通系统,其中一个缆车穿过了贫民窟的天空。
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加上超过10%的通货膨胀,巴西失业率已高达10.2%,与美国2009年大衰退时期的失业率水平相当。图为贫民窟长大的16岁少年费利佩•拉莫斯梦想去大学进修大提琴,但因为亲人的死亡而无法实现。
2015年3月27日,巴西圣保罗,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从精致的时装橱窗前走过。
里约热内卢,这座曾经满载上帝荣光的“上帝之城”,瞬间沦为“地狱之城”。2009年10月20日,里约取得奥运主办权两周,国际媒体拍摄一个毒贩被关在手推车的画面,不禁提出这地方适不适合举办奥运的疑问。但当时离举办太遥远,没被关注这问题。
2009年12月8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特警在一处贫民窟里执行任务。里约市是巴西犯罪集团活动最猖獗的城市,近来几乎每天都发生警匪枪战事件,并有无辜民众被打死打伤。去年有5000多人在里约的贫民窟里被谋杀。政府希望在举办2016年奥运会之前对当地治安进行整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