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02|回复: 0

[影乐之声] 乌鸦电影 | 这部曾被禁的儿童电影里,藏着怎样的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5 07: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部曾被禁的儿童电影里,藏着怎样的秘密? 

 2017-01-15 乌鸦 乌鸦电影


这是一篇曾经推送过的文章,但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推送一小时后被小伙伴删除。

今天再次推送的是“乌鸦特别剪辑版”,删掉了一些乌鸦耍的贫嘴,大概删了约300字吧。

删除的部分和文章主题关系不大,所以并不会对阅读体验造成太大影响,希望大家能喜欢。


北京,一个下着雪的日子。


四岁男孩方枪枪,第一次进了幼儿园,一把锋利的大剪刀在等着他。




方枪枪的脑袋上,扎了一条小辫儿。老师说:剪了小辫,才会干净整齐,不会长虱子,不会长痱子,这是为你好!

 

剪掉小辫儿的那一天,方枪枪哭了,哭得撕心裂肺。四岁的他不知道什么叫“个性自由”,但他肯定知道,此后他和其他小朋友就再没分别了。

 

这是一部有很多隐喻色彩的电影,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看上去很美》



壹|小红花争夺战

 

电影中的幼儿园,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或者说是一个小小的王国。这个王国的各种规矩,都是围绕着“五朵小红花”展开的。


规则一:每天有五次机会得到小红花,洗手小红花,拉屎小红花,自己穿衣服小红花,听老师话小红花…规则二:每天得到五朵小红花的小朋友,下周就能当班长。



小红花争夺战,有点像我们成人世界中的各种竞争,只不过成人的“小红花”被换成了:职称、奖金、房子、车子之类的。

 

为了赢得“小红花”,方枪枪就必须自觉洗手、定时拉屎、自己穿衣服、听老师的话…就跟我们为了职称奖金,必须听老板的话、听客户的话、加班加点拼命干活…是一个意思。




贰|叛逆的方枪枪


然而,四岁的方枪枪,就像是这个王国中的异类。老师说:枪枪,你要是剪掉小辫儿,就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方枪枪毫不犹豫的就把小红花扔了出去…




睡觉的时候,老师一吹口哨,小朋友自觉的跑到老师面前,撅起光屁股,老师三两下擦完屁股,一吹口哨,下一个小朋友接着跟上…

 

别的小朋友都很熟练的撅起屁股,唯独方枪枪被按住屁股的时候,却嚎啕大哭起来。



叁|裤子里的童真

 

有一天,方枪枪和一个小女孩玩医生的游戏。方枪枪脱了女孩的裤子,用小树枝在女孩的屁股上“打针”。

 

这一幕,恰好被老师看到了,老师说:方枪枪干什么呢?你知不知道害臊!接着对女孩说:让男孩子脱你裤子,你傻呀?

 

有影评人如此形容这一幕:童真是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最不堪一击,最无用的东西。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尽快丢掉它,越快越好。



很多年前,乌鸦看过一个日本的公益短片,现在依然记忆犹新:老师让孩子们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大家都在画着小兔子、小狐狸什么的。

 

有一个小男孩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用黑色蜡笔把一大张纸涂成黑色,涂完一张又一张。老师觉得这孩子有心理问题,父母很担心,许多心理专家给孩子会诊,判定孩子精神有问题…小男孩在病房里,依旧把一张张白纸涂成黑色。

 

好多天之后,大人们把黑色的纸放地上拼了起来。奇迹出现了:那是一只巨大的黑色鲸鱼。


点击观看1分30秒的日本公益短片

画鲸鱼的小男孩



童真是什么?那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它没有利益的算计,没有实用的考量,它是完全来自于内心的喜欢。

 

打小起,我们就在这样的训斥中长大“你都多大了还看动画片?”、“就知道看武侠小说,看了有啥用?”


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而言,所有不能变成“价值”,不能帮助你“成功”的东西,都是没用的,其中那最没用的东西就是“童真”。



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的把孩子打扮成“成功人士”的样子,把小女孩变成“淑女名媛”,把小男孩变成马云爸爸…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德国小孩写了一篇作文。孩子说,他的梦想是当个马戏团的小丑。一个中国妈妈觉得这孩子真没出息,这时她看到德国老师在文后的评语:祝你将来成为一个把欢笑带给全世界的人。



肆|被孤立的方枪枪

 

有天晚上,方枪枪做了个怪梦,第二天醒来,他开始告诉别的小朋友:老师是一个吃人的妖怪。还骂了一句:操你妈!每个孩子都相信了方枪枪,并把他当成了英雄。

 

因为“恶意中伤老师”,老师不准他参加集体活动,不准他和其他小朋友说话…这是幼儿园王国中最严厉的惩罚:孤立。




方枪枪的故事似乎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磨掉棱角,抹杀个性,把自己变得平庸,才能变得安全。导演张元说:这是一部由儿童演给大人看的电影。

 

这部看起来很“儿童化”的电影为什么被禁?(现已解禁)曾经有很多的猜测,有人说是因为“批评了教育制度”,也有人说是因为隐含着“对社会的隐喻”…




这部看似简单的电影,切中了一个中国社会绵延数千年的规则:用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让个人成为制度的一部分。


把“个性”变成“共性”,让“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而这个强制改造的过程,从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总有人抵抗这种“体制化”,比如这部《看上去很美》的原著作者王朔。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中国最有文化的流氓”以其辛辣的文字,恶毒的语言,深刻的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用王蒙的话说: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




我很喜欢电影中的这样一幕,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上厕所。女孩左边蹲一排,男孩蹲右边一排,孩子们集体脱下裤子,露出一张张干净的小屁股。老师说:余倩倩今天又拉出屎了,倩倩不错啊,已经坚持一礼拜拉出屎来了,奖励一朵小红花。

 

对于老师来说,如果连拉屎撒尿,都能定时定量的进行管理,那真是太好了。



电影的结尾处,老师对方枪枪说:你可以参加集体活动了,可以和大家说话了。

 

但是,对于此时的方枪枪来说,什么小红花,什么集体活动,都已经无所谓了。他自顾自的趴在一块温暖大石头上,睡着了。



如果说,不被孤立,消弭孤独的唯一办法是“牺牲个性”的话。那还是孤立我吧,或者就让我孤独着吧。我他妈不在乎。

 

所以,你们不会在乌鸦这里看到《侠盗一号》的,因为我觉得那片儿,没啥可写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6 09:06 AM , Processed in 0.03820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