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高校入学季,中国大学生的第一日
网易图片 2016-08-30
2016年高校入学季已经开启。开学的第一天,新生、家长以及迎新的老生们,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情,展示了中国式高校开学季的多面场景。入学报到,更像是一种成人的仪式,预示着这批学生脱离了备战高考的苦海,即将踏入“微型社会”。而在大学四年,很好地完成人生不同阶段的过渡,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并非易事。编辑/王絮颖
中国的莘莘学子翘首企盼了12年,终于得以进入大学校园,决心要把过去受的“苦”全补回来。在进入这个“微型社会”之后,学生们接受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式的大学教育,还有社会的残酷面和阴暗面,以及一些短浅的人生经验。图为2016年8月26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2016级新生新生开学报到。视觉中国
在中国,新生入学的场面堪比集体“搬家”。校园里行李包裹堆积,搬运成为难题。图为2010年8月25日,清华大学2010级大一新生报到,校内免费托运三轮车上的新生及家长。视觉中国
2014年8月30,武汉开始迎“全世界最大学生潮”,一名新入学的女生坐在成堆的行李上玩手机。视觉中国
2013年8月11日,第一所中美合作办学的上海纽约大学迎来第一届新生,一名轻装上阵的外国学生独自一人来校园办理入学。视觉中国
此外中国准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有报道称,在高校每年所有的案件中,电信诈骗案件占到了80%。因此大一新生的防诈骗“技能”需要全面提高。图为2016年8月28日,山西临汾铁路公安处民警给乘坐火车入学的新生讲解识别真假火车票相关知识。视觉中国
2016年8月27日,江苏南京,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一名新生在学院迎新签名墙上签名。当日,3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2016级本科新生开始陆续来到南京大学报到入学,正式开启大学生活。视觉中国
2012年8月15日,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现场拍摄照片。清华大学此次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家长一律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视觉中国
2015年10月,四川成都,一高校新入学的大一学生获得了高档电脑和手机。如今,攀比高校入学装备,已成为校园风气。添购手机、电脑和其他用品等开销,保守估计得花上万元,引得家长抱怨“上大学就是烧钱”。视觉中国
2015年8月25日,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15级本科新生集体报到。报到现场,校方首次发布了招生吉祥物“宝贝鱼”,并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为1129名新生开启大学之旅。视觉中国
2011年8月24日,首都医科新生入学报到的,除了和其他高校新生一样领书、购买生活用品外,首医大的大一新生还需要购买白大褂。视觉中国
2013年8月29日,郑州大学新生报到,一大学新生写下了“当学霸”的大学愿望。视觉中国
由于中国人对“大学”这一概念的长期误解,和中国高等教育的落后,导致多数中国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虚度了时光,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社会人”的过渡。图为2011年8月31日,江苏南京,南京一所大学宿舍走廊里走过一名刚报到的大学新生,宿舍门口贴有“独立宣言”。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