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0

[哲史艺丛] 李舒:张艺兴,你被人坑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2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艺兴,你被人坑了! 

 2016-07-08 李舒 山河小岁月

坦白说,最初听到张艺兴要扮一个叫“二月红”的京剧名角的消息时,我是没有那么惊讶的。


梨园行里有一句话,叫“祖师爷赏饭吃”。所谓“赏饭吃”,当然包括很多选项,唱得好,身段佳,武功硬。当然,说一千道一万,第一条就是要长得有人缘。


从这个角度来讲,张艺兴五官柔和,眉目清秀,显然是合格的。


其实对于我来说,当时更大的问题是,二月红不是艺名嘛,为什么大家都叫他“红老板”呢?荀慧生的艺名是“白牡丹”,大家也没叫他白老板啊,还是叫荀老板啊!(好吧,我的点是不是有点奇怪?)


看片花的时候,我只看了一段他对镜描眉的镜头,觉得也很有乾旦的感觉。在这个片花中海油一个值得一提的的小细节。张艺兴留了鬓角,这确实是当时旦角演员才会做的事情,如果是老生演员,就不会留了。



然后,我就有幸看到了他的虞姬扮相,惊呆了!




粗得像熊猫的眼妆,粗糙的如意冠,粗糙的绢花,还有那影楼戏曲写真借来的蓝斗篷,我只想说一句——


张艺兴同学,你真的被造型师给坑了!


我们来看看你的前辈们的虞姬造型,张国荣在《霸王别姬》里的虞姬长这样




梅兰芳先生晚年扮演的虞姬长这样




那么,为什么张艺兴的虞姬看上去像是煤堆里爬出来的?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真相只有一个。


京剧的扮相,看着很复杂,其实说一千道一万,都是为了让男人更像女人!


为什么呢?


因为京剧一开始是没有女演员的。


最开始,京剧演员不大重视妆容,因为观众们觉得京剧不用看,而是听。那时候,如果你说去看戏,一般就会被认为是“外行羊毛”。而且,那时候人们的审美趣味更偏向老生,青衣不过是配角而已,所以北方旦角不讲究画粗眼线,就淡淡描上两笔;贴的片子又宽又高(因为那时候流行宽脑门),脸型往往会被贴成方形,或者在鬓边贴出一个尖角,内行叫“大开脸”,头上再打个“茨茹叶”,这就是标准的青衣扮相。用现在的眼光看上去,简直像一个呆板的寡妇。


给你们看看那时候的标准青衣扮相(我选了一张看上去还不错的):





wuli梅·真爱美·勤钻研·兰芳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



1913年,梅兰芳第一次到上海演出,他见到了许多新事物,也喝了不少场四马路的花酒,他暗暗做了一个决定——要改革北方旦角的化妆法,向南方旦角学习,先把粉彩改成油彩,然后把眼圈画得粗黑,一勒头一吊眉,眼睛就会显得格外有神,原来的樱桃小口也改成了莲花嘴,这样的舞台效果更好。


梅兰芳成功了。


虞姬的造型,完全是梅兰芳一手创造的。《霸王别姬》是梅兰芳先生的“私房本戏”,说白了就是专门为他编的戏。这部戏诞生于1922年,当时,梅先生28岁,风华正茂。




虞姬的形象,和传统戏本中面目模糊的女性角色不同,个性上极具魅力,造型也是别具一格。虞姬在京剧行当中属“花衫”,注意不是花旦,也不是青衣。花衫兼具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文武双全,要求功法全面、唱念做打俱精。


https://res.wx.qq.com/mmbizwap/z ... io_unread26f1f1.png);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idth: 18px; height: 25px; vertical-align: middle; display: inline-block; -webkit-background-size: 18px; background-size: 18px; max-width: 100% !important;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position: 0px 0px;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no-repeat;">6:21梅兰芳 霸王别姬来自山河小岁月

传统的旦角梳大头,穿绣花帔(就是外面那个粉粉的衣服,那其实是一件罩衫),内衬褶子(念xuezi而不是zhezi)。为了方便大家领略精神,放一张偶的大头化妆半成品照:




虞姬梳的是古装头,戴的是如意冠,穿的是古装衣,披的是鱼鳞甲,另有高级定制的斗篷。这么穿的人物,在整个京剧行当里,唯有虞姬一位。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稍微讲解一下,虞姬的扮相里,一些比较重要的饰物。


一是片子。片子其实就是假发。


而是泡子,泡子有银泡子、翠泡子、钻泡子。翠泡子就是点翠的泡子,现在为了环境保护,基本都是仿造的点绸泡子。给你们看下泡子长什么样。




虞姬的泡子用小的比较雅致,因为头上有大的如意冠。我以张国荣的虞姬做个例子。




虞姬的扮相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旦角,就是她的头上的如意冠:



还有就是绢花。绢花的作用除了美,还有可以挡住耳朵。每个演员都有自己喜欢的绢花,张国荣的虞姬,用的是一朵菊花,超级美腻。




张艺兴的虞姬扮相,最大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如意冠歪了,并且是平的。梅兰芳早期演《霸王别姬》时,虞姬头戴的如意冠确实比较低,“古装头上不缠金丝穗子。鬓旁配的是缎花而非金镶的鬓花,黄帔是软缎绣花而无电光亮棍串成的万字,舞剑时所着小腰裙和云肩是五色杂陈以亮片做成的飘带而非鱼鳞甲”。


但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梅兰芳根据观众呼声,做了许多次调整,先把飘带改为鱼鳞甲,把斗篷的刺绣有所翻新,同时也渐渐把如意冠梳得稍稍向前倾,这个设计绝对不是可有可无。大家可以看上面张国荣的《霸王别姬》中虞姬造型,如意冠前高后低之后,头饰整体就显得隆重而丰富。相比之下,张艺兴的虞姬则显得特别“穷酸”有没有!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张艺兴同学的美颜完全可以弥补头饰上的不足。张艺兴虞姬造型的奇怪,最大问题在于,扮戏的师傅没有给他勒头。


没有勒头相当于什么呢?


就是上厕所没有带纸,考试没有带橡皮,出门没有带手机,撩妹没有带智商……


勒头是京剧旦角造型定型中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用布带把头勒紧,吊起眼角。这是盔箱师傅的一项标准的技术活。




勒好了,演员上台一亮相,嗬,精气神十足,观众看着喜欢,演员演着也来劲。勒得太紧,五分钟就吐了;勒得太松,演员很容易在台上“掭头”——这是非常大的演出事故。给你们看看掭头是什么样子。



所以,衣箱师傅的勒头技术,不仅关乎演员扮相的俊丑,还直接影响演出效果乃至成败。


对于京剧票友来说,即使找到了一个好盔箱师傅,勒头能够长时间牢固,也需要一些毅力和忍耐。勒头毕竟让头部血脉不畅,时间一长,容易头昏脑涨想吐。所以,从前票友演出时,都会另外给扮戏的师傅和盔箱师傅一份红包,为的是出场漂亮,唱戏不累。我曾听一位梨园前辈提起,曾经有不太懂行情的票友,没有给红包,结果师傅暗暗使坏,勒头时多加了一点寸劲儿,这位票友越来越难受,最后居然没忍住,在台上就吐了。


所以,张艺兴的粉丝们,赶紧行动起来,集资凑红包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9 07:41 AM , Processed in 0.05871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