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客:“折叠”城市,被水泥隔绝的孤岛
网易图片 2016-09-29
皮村和706空间各位于北京的东西两侧。皮村地处东五环和六环之间,属于城边村;而706则位于西北四环,是个青年空间。皮村和706的人们都为了生活整日忙碌,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但在北京这个“折叠”城市,两座被水泥隔绝的孤岛,并没有产生太多交集。网易公益联合出品 摄影/尹夕远 编辑/刘书琪
北京皮村
皮村地处北京东五环和六环之间,距离机场很近,这里的人说:“每隔三分钟你就可以看见一架飞机过去”,但却没有多少人去乘坐飞机。这里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村子被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围绕起来。按保证航道安全的规定,村庄不得建设三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村里基本上是二层以下的平房,故出租房价不高,生活成本较低。
北京706空间
706青年空间藏身于“宇宙中心”五道口,是中国第一家青年空间,在国内首创“青年空间”这一概念,“青年空间”是由青年人支持和运营或者是支持青年活动的场地。这个地段毗邻多所高等学府,遍布高楼大厦,从高处向下看望去,马路上车流如梭。
北京皮村
“折叠”城市的概念出自于《北京折叠》这本小说。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谈到《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曾透露,创作的契机就是生活所见。她曾经租住在北京北五环外的城乡接合部。楼下就是嘈杂的小巷子、小饭馆和大市场。图为皮村的局部俯瞰图,错落的电线和相对低矮的房屋组成了这块区域。
北京706空间
郝景芳想,“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来的,藏在看不见的空间。然后再几个小时后又进入另一个世界。我会觉得北京是几个不同空间叠加在一起,就进行了更夸张的衍伸。”图为706青年空间所在的华清嘉园小区,小区内有相对完善的绿化设施,附近高楼林立。
北京皮村
地处东五环和六环之间的皮村附近没有地铁,这里的人大部分靠公交车出行,因为生活成本较低,皮村聚集了大量外地进京务工者,这些人大多在皮村内外大大小小的家具建材厂打工。白天,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则去专门为打工子弟开办的学校念书。一到傍晚,皮村的商业街便会热闹起来。部分在市区内上班的人选择坐20分钟公交车到达地铁六号线草房站,然后前往市区。
北京706空间
706所在的华清嘉园小区,就坐落在地铁五道口站旁边,从706的天台可以看到列车进站。除了偶尔有急事会打车外,706空间的年轻人会选择乘坐地铁和当下非常流行的公共自行车出行。
北京皮村
图为皮村的街道,一个小孩站在三轮车上,等待他的父亲在垃圾箱里寻找能卖钱的废品。皮村依然在使用旧式的铁皮垃圾站,几条街区设立一个,附近的垃圾都会集中到在此处,收废品的人会时常光顾。皮村对垃圾的运输能力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准,会在垃圾箱装满以后使用焚烧的方式处理这些垃圾。
北京706空间
图为706空间所处五道口的街道,行人正在耐心等待火车通过。在这条道路上,每隔不远就会存在两个垃圾筒,一个写着“可回收”;一个写着“不可回收”。但在中国,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注意垃圾筒上的这些字样,也不会去遵守。
北京皮村
北京皮村有一家社区工会——“工友之家”,自愿承担起了皮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些年陆续开辟了“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创办了工友自己的电影院和兴办了了两家社会企业等。图为皮村工会的宿舍,一般下铺睡人,上铺用来堆放杂物,桌子上放着工会工友的水杯。北京即将进入冬季,桌旁的煤炉很快便会派上用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