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立志了没?
文 | 万维钢
每逢新年的时刻,我们总爱回顾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我们希望未来比过去好,把新年作为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新年伊始,其实是一年之中最适合立志的时刻。新年甚至比生日更重要——我刚看到一个研究,说几乎没人在生日的时候立志戒烟,但是的确有人在新年立志戒烟,而且还成功了。
所以你应该郑重其事地找张纸,写下自己的若干个新年目标。
但是在你开始写之前,请先听我一言。
——你的目标将不太可能实现。
这不是我信不过你,这是科学统计的结果。你现在想得再好也没用,过段时间就会跟以前一样。
新年立志,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了人们的传统习俗,就好像圣诞节送礼物一样。英文世界甚至对此有个专门的名词,叫“New Year’s Resolutions”,直译过来就是“新年决议”—— 这个说法非常郑重其事,就好像什么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一样。那么你可以想见,针对“新年决议”,必定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
我看到的一个比较新的统计结果是这样的 (来自statisticbrain)——

2015年最常见的三项新年决议是减肥、时间管理和存钱。
45%的美国人经常性的设定新年决议。另有17%的美国人偶尔设定新年决议。
以减肥决议为例,你的决议想必是节食或者去健身,那么有多少人遵从了自己制定的决议呢?在新年这天立志的人中——
一周以后,还剩下75%;
两周后,还剩下71%;
一个月,64%;
六个月,46%。
在另一处看到,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大概只剩下10%

对所有类型决议的总体而言,只有8%的人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决议。
所以,8%。这么说来新年决议这个习俗,跟圣诞节一样,与其说是个精神传统,还不如说是个年度商机。事实上最喜欢新年决议的人是开健身俱乐部的,每年新年这几天是健身会员卖的最好的时候。

人们一月份去健身的次数太多,二月份就不怎么想去了。

但是先别放弃——如果你但凡想要立个志,在一年开始的时候可是最好的时机。
立个志,怎么才能做到,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已经有太多太多了。我听过最狠的建议是寻求第三方监督。比如你把一笔钱交给一个朋友,告诉他你有个什么目标,让他监督你。如果到时候你完成了目标,他就把钱还给你。如果你没完成,他就有权把这笔钱捐献给任何慈善组织。
我就想,出这个主意的专家,难道就没听说过企业管理吗?完不成任务就扣钱,是一种非常土的管理方法,不太适合高水平的工作——谁一边健身/读书/陪伴家人/工作一边数钱啊?
大部分的新年决议之所以没有完成,是因为它们太过不切实际。不要因为今天是新年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全新的人 — 一个胖子非得说自己要在一年之内获得好身材,这可能吗?减十斤才是个好目标。等减了十斤以后,你再制定下一个目标。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还是借鉴企业管理比较好,毕竟那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还记得我们之前有一期日课,《大目标,和任务勾选框》,其中提到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了一套 SMART 目标系统,现在已经被无数公司广泛使用。这套系统对于大企业长期创新来说可能有问题,但是对付我们的新年决议则是绰绰有余。
咱们再看一遍这个SMART 目标的要求:
从小事做起,慢慢养成习惯。我听到过一个最实用的建议是,说服自己就干五分钟。比如你应该打扫房间了,不要想象打扫整个一个房间,那个任务量会把你吓倒。你就跟自己说,今天我就干五分钟,五分钟一到就停手——这样你才会去干,而往往是一开始干就停不下来。每天都敢于开始,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了。
新年要往好的方向想——到明年开年时,如果你能做到一项特别小的新年决议,你就已经打败了92%的人。
最后,说一件事儿。
罗胖的跨年演讲中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叫做“国民总时间”—— 现在这是一个绝对稀缺的资源。 “注意力争夺战”都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其实这场争夺战早就打响了——不是今天,不是十年前,甚至不是一百年前,比一百年更早。这场战争中不知道有多少套路,多少算计,多少科学,多少教训!
《精英日课》新年连载解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十月份刚出版的《注意力商人:进入我们脑袋的史诗争抢》(The Attention Merchants: The Epic Scramble to Get Inside Our Heads)。此书作者Tim Wu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教授,这本书还没有中文版。
1.低俗是大众传媒的本质。看完内容还抱怨低俗,是你把注意力用错了地方。
2.商业是广告的副产品,现代社会是商业的副产品。不理解这个,就不理解现代社会。
3.最厉害的宣传是给你构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虚拟现实——那是掌控注意力的最高境界。
英文原著《注意力商人》,得到App专栏《精英日课》正在连载解读中。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