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9|回复: 0

[人世间] 【图话】傣乡青年与“杀马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7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话:他们本信佛 却把头染成“杀马特”
2016-12-29 20:21 | 腾讯图片


1.jpeg
祖国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民信奉南传上座佛教,昔日傣乡几乎每个男孩都要出家,入寺生活,学习傣文和佛经。在城镇化大潮冲击下,年轻人进城务工,很难继续遵循佛教传统长期出家,他们追求酷炫时髦,形成一幅极具冲突感的少数民族新生代图景。图为2015年,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山寨青年。摄影:李植森 编辑:Vera(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供图) (来自:腾讯图片)




2.jpeg
西双版纳的傣族男子过去从儿童时代起,必须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寺院生活。他们认为只有当过和尚的人才是有教养有学问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图为2012年,勐海县勐遮镇,出家的僧童即将离开自己的家入寺生活。 (来自:腾讯图片)




3.jpeg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佛经教义的掌握程度,僧人可依次晋升为帕弄、佛爷、祜巴等,到了祜巴一级便不能再还俗。图为2012年,勐海县勐遮镇,僧童出家时的装扮。 (来自:腾讯图片)




4.jpeg
每逢重大传统节日或家中嫁娶、盖新房,信众都会到佛寺参拜诵经。依照传统,年满二十岁,熟读佛教经书理论者才能晋升为佛爷。他们为信众诵经祈福,能有相对不错的收入。图为2015年,勐海县勐遮镇,晋升为佛爷的青年人成了五位出家男童的榜样。 (来自:腾讯图片)




5.jpeg
在西双版纳,出家人严禁近女色,但其它如抽烟、喝酒都是允许的。图为2009年,勐海县布朗山乡,纹身的僧徒。 (来自:腾讯图片)




6.jpeg
佛爷备受信众尊重,但常常留不住。为了鼓励本地佛爷,村寨常常集资买车作为功德供奉给佛爷。图为2013年,晋升的佛爷接受信徒们购买的新车。 (来自:腾讯图片)




7.jpeg
尽管如此,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大潮下,这项传统正面临威胁。西双版纳作为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同时也是全国热点旅游地,在过去10年间,城镇率增长达10%以上。村寨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成家立业的意愿越来越强,他们很难继续遵循佛教传统出家,转而追求新潮、酷炫的时尚。图为2011年,景洪市勐龙镇,拍合影的傣乡青年。 (来自:腾讯图片)




8.jpeg
“杀马特”通常被认为是迷失在中国城市化大潮中的年轻人,多来自农村或城乡结合部,最显著的特点是蓬松的爆炸头,染上夸张的颜色,穿着另类。以杀马特为代表的时尚元素也刮到了信奉佛教的傣族村寨。图为2015年,勐海县布朗山乡村,寨里追求时髦的年轻人。 (来自:腾讯图片)




9.jpeg
2011年,勐连县,正在干活的青年。 (来自:腾讯图片)




10.jpeg
2015年,勐海县布朗山,时髦的女青年。 (来自:腾讯图片)




11.jpeg
2013年,勐海县格朗和乡,戴面具参加节庆活动的年轻人。 (来自:腾讯图片)




12.jpeg
2012年,勐海县勐遮镇,乡村里的博彩吸引着年轻人。 (来自:腾讯图片)




13.jpeg
村寨里年轻人进城务工,有的人在城里扎了根,多数人打工几年还是会返乡,有的适应不了城里的生活,有的是为了婚恋等。西双版纳生态环境好,年轻人回乡经营茶园、割橡胶、办养殖,只要勤劳,生活并不成问题。图为2010年,景洪市勐龙镇,回乡青年在种植橡胶。 (来自:腾讯图片)




14.jpeg
2009年,勐海县打洛镇,一对新人喜结良缘,姐妹们和老人都来祝贺。 (来自:腾讯图片)




15.jpeg
他们出生村寨,跟随时代潮流进入城市,而后又回到村寨,他们追求浅表而花哨的时尚,但依旧有着傣乡人的淳朴、善良,对他们来说,无论城里还是乡下,传统或是现代,生活才刚刚开始……图为2013年,勐海县布朗山乡,满头染成金发又有几分羞涩的傣乡青年。 (来自:腾讯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6 10:27 AM , Processed in 0.0729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