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 2017.01.03
他隐居城外10年 只为佛造像
本期作者:摄客微刊 吴玮
王勇波隐居郑州郊外,造像、写书、修心、悟道……一呆就是十年。从研究佛教文化,到成为佛造像者,如今这一切已成了他人生的一部分。(图文摄客微刊 吴玮)
王勇波,郑州郊外一个小院的主人,喧嚣之外的一所僻静之处,造像、写书、修心、悟道……他隐居至此,一呆就是十年。从研究佛教文化,到成为佛造像者,如今这一切已成了他人生的一部分。(图文摄客微刊 吴玮)
一个看似普通的农村小院,门口保留着农家门面的原有面貌,甚至连周边的村民都不知道里面有一位佛造像者。走进后却是别有洞天,佛像、石雕、流水、禅意,让你置身其中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一道门好似隔着两个世界。
大约2000年前东汉时期中华祖先经西域将佛教引进中土,在石窟造像的影响下,佛造像的材质及表现形式逐渐变的丰富。图为王勇波创作的地藏王菩萨造像。
王勇波出生在古都洛阳,自幼生活在龙门石窟附近,高中来到郑州学习美术,大学后一直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他说,今天他所做的事应该是因缘注定的,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一切都是慢慢改变,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和佛结下了缘。
为佛塑像的机缘源自10年前,那时的他,已经在郑州打拼了好些年。随着事业的发展,虽在经济上得到了可观的回报,但却带来了很多辛酸和烦恼,迷茫之中,儿时有关佛的记忆慢慢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王勇波逐渐开始关注佛教文化、接触佛造像。因缘、喜乐,是王勇波经常会说的两个词,为什么会从事佛造像,他自己也说不清,也许是因缘已到,他说做这件事注定就是一辈子。图为高高挂在他书房中的四个字“唯此一事”。
简陋的书房内大量的专业书籍,一摞摞散放在几张小床上,在这里,他可以静下来潜心阅读、学习。王勇波爱看书也影响到了他8岁的儿子。他说,孩子和他在一起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在看书,久而久之孩子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王勇波并不善书法,但他依然坚持写心经,他说,267字的心经博大精深,是佛学的大智慧。
小院子后边是王勇波制作佛像的工作室,就是在这个类似仓库的大车间,一尊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佛像从这里成型,王勇波经常会面对佛像长时间的凝视。
王勇波说,一尊佛像雕塑从构思到完成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有时甚至要花费几年之久,每一个佛像泥塑小稿要反复修改后才开始进行制作。王勇波的作品是慢工细活儿,创作过程很长,尤其是佛像的脸部表情,为了尽善尽美,他甚至要耗上两三年去精研细琢。图为王勇波在制作佛像泥稿。
王勇波具有一种执拗的匠人精神,他对每一件作品都力求打磨到极致。王勇波完成的每一件佛造像均没有时间表,他不会拘泥于古,更不会按图索骥刻意模仿,王勇波说道:“我每做一尊佛像,都会以传世之作的态度对待”。图为王勇波在为他创作的3米高的韦陀菩萨进行后期着色。 |